投资要点
4月进出口数据依然低迷。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185.27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同比下降6.4%,进口同比下降16.2%,4月实现贸易顺差341.34亿美元。1-4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6%,1-3月前值为增长4.7%,增幅大幅收窄;进口同比萎缩17.3%,1-3月前值为萎缩17.6%,收窄幅度微弱。今年1-4月进出口金额累计达1.2亿美元,为2011年以来的最低值。4月进出口在摆脱春节错位带来的数据波动效应后依然位于数年低位,说明出口进出口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出口下滑有多方面原因。其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过强。2015年是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关键一年,除人民币跨境结算及离岸市场的快速发展外,IMF也正在考察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的可能性,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有结果。为加入世界主要货币体系行列,人民币汇率必须保证相对稳定,而目前人民币仍基本保持盯住美元的状态,实际有效汇率不断攀升。去年1月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大幅增长了8.6%。在全球其他货币纷纷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被动升值是导致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二,外需仍未出现改善。我们在全球PMI跟踪点评中指出,在普遍缺乏经济增长点支撑的情况下,欧美日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依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换取短期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基石本身十分脆弱,一旦受到冲击将陷入持久的经济低迷甚至衰退,整体来看二季度全球形势不容乐观。4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22.3万人,虽重回20万大关,但仍低于预期的22.8万人;3月前值由12.6万下修至8.5万人,为2012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显示美国从极端天气中恢复的力度仍然低于预期。从4月出口地区来看,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的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分别由3月的11.3%、2.5%和20.6%大幅萎缩至9.0%、-1.0%和12.9%,侧面反映出二季度外部需求依然低迷。
除汇率及外需原因外,我国出口的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逐渐消失、中美经济预期的差异导致国内虚假贸易水分下降都是造成出口持续下滑的原因。以上几个原因在二季度都不会出现实质转变,因此可以预计二季度出口疲态仍将持续,出口全年达到6%的增长目标存在压力。
进口大幅萎缩主要反映了国内需求的不振。与一季度不同的是,4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企稳反弹的迹象,输入性通缩风险有所抑制,而进口仍在加速下降,反映了国内经济下行、内需疲弱的态势在二季度可能继续恶化。目前来看,二季度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未对改善出口起到作用,人民币汇率高企也未有助于拉升进口,未来外贸形势的改善还是只能依赖外围环境的转暖。去年11月以来轮番的降息、降准及各类定向宽松政策使得市场利率有所下降,今年以来shibor7天利率下降了55%,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下降了54%。然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幅度明显小于这一比例,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在这一背景下,外贸改善仍需期待外围经济复苏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