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趋势策略 - 正文

策略评论:现在是5.30重现?NO!敢跌就敢抢

来源:齐鲁证券 作者:罗文波,曾岩 2015-04-20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件:2015年4月1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召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情况通报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出席会议,并对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提出了七项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不得为场外股票配资。近期将扩大融券交易和转融券交易的标的证券至1100只。

市场反应:心理作用大于实际效果,短期市场多空力量自我博弈成分居多

17日网上证监会关于不得以任何形式为场外股票配置以及新开融券标的的新闻经过媒体报道与新加坡A50以及美国DEUTSCHE X HARVEST CSI 300 CHINAA ETF指数暴跌超过6%的发酵,导致市场情绪极度恐慌。诸多机构解读都模棱两可,认为市场如果怎么样那么就会怎么样。甚至部分人认为5.30重现。我们认为这次新闻发布会仍是证监会在警示风险,政策实际效果对市场资金的影响效果有限,市场投资者获利普遍较为丰厚的背景下,投资者心理作用导致市场自我调整大于政策的实际作用。市场周一如果出现大幅调整,勇敢买入。

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市场最担心的所谓的伞型信托与股票配资的监管政策在2月3号证监会就已经发出警示,而且是对沪深交易所、中国结算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等诸多相关部门下发正式监管文件。具体警示对象不单单包括伞型信托,还有p2p配资系统。这次只不过是描述更为详细罢了,在2月份监管政策出台后的一周,市场主要指数上证50与创业板指数在一周的时间内分别上涨2.87%和0.81%,显示政策监管警示对市场影响的实际效果有限;

其次,伞型信托与P2P资金来源配资体系的监管部门主要是银监会,证监会只能从证券公司入口层面监管,这样一来,市场可以形成渠道创新进行规避,证监会对配资的影响中期效果弱于短期冲击。

第三,周一面临上周打新股资金回流,25只新股冻结资金已达2.9万亿元。1月16日监管层暂停中信、海通以及国泰君安两融账户也将于周一解禁,初步估算打开接近1万亿的融资额度空间(中信5000亿;海通2500亿;国君2000亿),两者累计市场新增资金接近4万亿(没有扣除专门打新资金部分)。

大小票之争:互为犄角,交替上攻。如何判断风格切换:风!风!风!警惕注册制是断点

自2013年牛市开启,市场对大小票之争从未间断。各方都在固定的时间阶段取得绝对性胜利(诸如2014年12月份,2015年1-3月份以及现在)。我们认为本轮牛市创业板与大蓝筹之间的争论没有太多的意义,只要牛市没有结束,两个版块将互为犄角,交替上攻。

主要是两个逻辑:一个是有别于其他牛市周期,本轮牛市是资金而非业绩驱动牛市,资金单纯资金驱动的牛市版块将会轮涨。整体缺乏业绩弹性的情况下,大小票涨本来就不存在成长性的区分,涨价格不涨估值的概率很低,没有业绩的安全垫,不存在相对的风险收益比(这对于整体市场来说,具有真正成长性部分个股少)。此轮牛市市场多数版块上涨周期都来源于市场的炒作概念,主要大风有:12-13年新兴经济转型以及并购重组,2014年秋季的垃圾股与壳资源,2014年三季度开始的一路一带、2015年年初互联网加以及最近南北车与南北船带起的央企改革大幕(当然,2014年11月份的蓝筹行情价值投资者更愿意解读为估值修复)。既然是资金驱动的题材与风,大小票炒作没有严格的非此即彼的逻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相对滞涨的版块及个股都有追涨的潜力。

我们统计了2014年以来的创业板、主板与中小板的市场结构,把市值分成50、50-100亿、100-200亿、200-500亿以及500亿以上,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对于业绩,主板50亿市值以下版块价格的泡沫最厉害。这主要是2014年9月份以后的盘小无基壳资源的炒作与并购预期的驱动。其次是主板50-100亿版块。主板200-500亿之所以出现如此高的价格业绩比,主要是业绩回落的原因。相对于主板,创业版与中小板涨幅业绩比现对合理(但里有个bug,统计样本仅仅是2014年7月份以来,部分创业板的涨幅在2013年就已经完成,也就是说起涨时的市盈率就偏高)

关注市场趋势的断点:注册制。尽管本轮市场是资金驱动,但存在一个政策或者说制度的断点,那就是注册制。严格意义上注册的实施可能对市场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相对稀缺性可能从创业板向蓝筹转移,因为新增蓝筹现对比例越来越少;其次,创业板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估值的外延式扩张变的不再有吸引力;第三,基于第二点与攻击的增加,注册制的放开,将使得创业板的估值中枢出现系统性的下移。

短期市场风在哪里?从虚入实的试探:央企改革集团整合。短期市场的风将仍在央企的集团整合领域以及带起的相关版块,包括南北车整合、南北船整合、石化混改、钢铁与电力行业整体上市。而中小板与创业板前期上涨幅度过高,面临短期调整压力,调整为了蓄力上行中期继续上涨的趋势不变。

(具体投资思路的梳理请见齐鲁专题策略报告:《央企集团改革:国企改革皇冠上的明珠》)

中期趋势:震荡上行,小调整来自于风停,大调整来自于政策监管,5.30不是今天,或就在不远的明天

很多人认为决策层决定不了大牛市,但实事求是的说,政策与牛市的持续及轮动休戚相关。从2014年年初国务院关于并购重组政策的松绑开始,到后来十余个省市的区域规划、上海等自贸区的政策、京津冀规划、一路一带、工业4.0以及互联网加等等,政策的出台对每一波的行情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在宏观经济继续下行的逆周期牛市里。

我们担心的是市场上涨与主题间衔接断层的市场调节期。诸如进程低于市场预期而现在却炒的如火如荼的央企改革。此外,证监会每次警示市场然后又担心市场过度反应,出面安抚市场的动作的让市场产生“狼来了,却永远不会来”的错觉。这与担心市场踩踏又不愿意市场过度上涨形成典型的政策错位。一旦市场出现超预期的狂热,管理层不得不出台更为严重的警示与监管措施,这将与2007年的5.30事件将如出一辙。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