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更加全面的认识中国经济增长,以解市场之惑
近些年来,GDP增速的平稳与工业增长情况的日趋下行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一“奇怪”组合,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从中国两大类资产(股票与债券)来看,股票市场更早的适应了这种变化格局,从2012年开始就走出了结构性牛市的特征。
对此现象,一个合理的提示就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变化,方可更全面的衡量中国经济的特征。
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是必然趋势
2014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8.2%,比第二产业高出5.6%。从增速来看,第三产业增也明显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工业”时代逐渐进入到“服务业”时代。经济转型是必然的,单纯以第二产业增长来衡量整体经济增长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的经济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
基于此,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宏观与固收研究团队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新”经济发展。我们将以系列专题报告和定期报告的形式对服务业与“新”经济开展研究。
本篇是我们“新”经济与服务业系列观察的开篇报告,旨在提出一套能够跟踪服务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在现有的统计指标中,服务业增长数据只反映在季度GDP统计中,缺乏类似工业增加值的月度数据。我们希望通过相关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未来能在月度以及更加高频的数据上对服务业的发展进行跟踪。
GDP统计中的服务业及其构成
服务业统计数据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统计局GDP核算中的第三产业数据(季度数据)。GDP核算数据中,第三产业除总量增长数据外,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分行业增长数据。其中,“其他服务业”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大,约为35%。
“其他服务业”具体包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9个门类行业。但需要注意的是,9个门类的细分数据只有在年度数据中才能看到,而且滞后时间非常长。
构建服务业统计跟踪指标体系
我们的服务业跟踪指标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的统计指标:
(1)宏观概览指标。包括服务业PMI、第三产业用电量两个指标。
(2)中观行业指标。根据前述服务业行业分类,我们构建了12个指标跟踪不同行业发展情况,包括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邮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零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餐饮收入、社会融资规模、股票成交金额、保险公司保费、商品房销售额、电信营业收入、软件业务收入、公共财政支出(科学技术+教育+医疗)。
(3)高频跟踪指标。我们尝试寻找更加高频(数据更新周期至少到周或者旬)的服务业统计指标,高频指标将不断扩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