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1、4月9日,欧比特发公告称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约2.5亿元,分期2年投资“卫星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基础建设”项目,帮助公司拓展卫星大数据处理及应用领域的相关业务,包括遥感数据采集,卫星测控,卫星数传,卫星数据处理与卫星数据标定等。 2、公司4月10日披露201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一季度盈利700-9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808.19万元,同比下降13.39% -上升11.36%。评论:
卫星互联网开创产业蓝海。
微小卫星互联网重塑产业链格局。卫星互联网的建立将给整个通信服务产业链带来深刻的改变。一旦卫星互联网成功建立,就相当于有了庞大的数据入口,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产业链最直接的延伸就是提供基础通信,上网服务,相比于传统的卫星电话服务,卫星互联网有望明显降低通信成本,同时由于带宽的提高可以提供更多网络服务。同时,该互联网也可以提供覆盖农业,工业,军用,科研,乃至相关服务业的全方位监测服务,受益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未来卫星监测,图像传输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卫星互联网提供了庞大的数据流量入口,而搭载在其中的通信,监测服务进一步提供了专业化,高质量的巨大数据流量,这些未来可能以ZB、PB计算空间的数据直接提供了大数据3.0时代的“原材料”,在这一庞大数据流量平台上有望催生一系列高附加值的服务,开拓全新的大数据服务市场。
科技巨头推动全球通信基础设施升级。目前,能够提供覆盖全球卫星通信服务的主要有Iridium和Globalstar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分别拥有几十颗卫星提供网络连接,无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他们的卫星都可以连接到网络。但目前这种网络由于带宽问题能够承载的服务有限,只能传输经过压缩的email或低像素图片,无法浏览网页,传输视频,主要是供那些地面基站无法覆盖的手机信号区域做紧急联络使用。同时,这种通信服务的价格依旧昂贵。以Iridium公司提供的服务为例,该公司35美元的套餐,可以发150封电子邮件,进行15分钟语音通话。一个月的“115美元不限量套餐”提供不限量的通话和流量,但网速只有25 kbps。
传统卫星通信设施的缺点是网速慢和价格贵。而互联网接入是个大市场,全球还有 30亿人尚未接入。其中,发达国家的渗透率已接近饱和,这些人主要分布在而广大的欠发达地区。近期科技巨头正在争相发力推出新一代全球通信基础设施,以覆盖到世界上无法接入网络的国家和地区。
2014年11月, SpaceX创始人称要与Google合作推行发射700颗卫星的计划。这些卫星会非常的轻量,每颗仅重 113.5公斤,大小仅为目前最小的商用通信卫星的一半,其造价不会超过 100万美元。发射升空后,它们将围绕在距离地球750英里的轨道上运行。相比于地面之间的光纤连接方式,在太空中光的传播速度要快40%。因此,该项服务能够为世界部分市场提供高达1Gbps的高速宽带服务。其庞大的数量足足是目前最大的通信卫星群铱星系统的10倍。Musk称,这些卫星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发射。
这种建在近地轨道上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整个地球真正用网络连为一体,一方面开拓了全球通信,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庞大市场,使得原本庞大的用户基数有了再次出现爆发型增长的可能,未来的市场空间难以估量;另一方面,它可以在太空范围内和地球进行海量数据交换,对未来的太空探索可能会产生重要的意义,有望开拓民用,军用市场的蓝海。
借力智慧城市,卫星监控市场潜力无限。目前,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主要集中在“地上”,即通过在地面设施上增加监控装置与传感器,结合新一代的数据分析技术,如人脸识别等等,提供城市运行的关键数据信息。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对局部地区(例如城区)的紧密覆盖,但无法使得跨地区(例如整个市县乃至跨省市)的信息充分交流互动。
卫星互联网作为架设在空中的基础设施恰好能够补充这方面的不足。由于微小卫星近地的特点,使得它能够广泛应用在农业监测,油气基础设施监测,大型工程监测,航海监测,保险项目投保监测,国防监测甚至碳排放监测等等。这些监测甚至已经超越了智慧城市的范畴,未来有可能实现智慧国家乃至智慧地球。而这些概念未来能够撬动的市场规模目前难以想象。
卫星互联网,开启大数据3.0时代。根据相关研究的分类,我们目前正在从大数据2.0时代向大数据3.0时代转移。所谓的大数据2.0时代,是指通过利用不同数据集合的互动(例如利用不同国家或者不同企业的数据),尝试解决该数据集合内部或者外部的问题,突破了大数据1.0时代仅利用该数据集合的数据解决该集合内部问题的限制。而大数据3.0时代则更进一步,通过搭建拥有庞大数据的数据平台,可以让各类开发者自由分析,研究各个数据,并由此提供或针对性的或普适性的大数据服务。
大数据3.0时代的前提要求是拥有庞大的数据量,这恰恰是卫星互联网的突出价值所在。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将产生难以想象的庞大数据,同时又拥有其提供的通信服务与监测服务的流量数据,不难想象,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并对各类组织(科研单位,国防部门,政府机构,企业乃至个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帮助提高其决策水平,将产生巨大的服务价值空间。n卫星互联大数据,欧比特王者归来国家产业政策保驾护航,产业蓝海潜力无限。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用遥感卫星数据政策,加强政府采购服务,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卫星产业、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为鼓励中国卫星服务产业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已经加大扶持力度,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未来十五年,国防科技工业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基点,加快转型升级。并制定了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强化国防基础与前沿科技研究、组织实施卫星产业等重大专项等任务。
业界先驱,有望抢占市场先机。2015年初,欧比特与上海格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璨麟资产管理中心共同出资人民币1000万元,设立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欧比特占股51%。欧科微将负责研发芯片式卫星。最近,欧比特又发布公告明确称将进行卫星互联网大数据业务方面的探索,从中不难看出欧比特发展战略的轨迹。而目前,我国芯片式卫星仍处于科学研究阶段,尚未大规模商业化。由此来看,欧比特有望成为国内卫星互联网业界先驱。
作为长期致力于系统集成、芯片制造的高科技厂商,一方面欧比特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另一方面,欧比特通过一系列产业并购掌握了卫星互联大数据的核心技术,有足够实力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未来,“芯片式卫星”仅生产制造领域就拥有数十亿市场,应用领域市场更是高达数百亿之巨,这给欧比特带来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
卫星互联网推动自身业务协同整合。欧比特传统主营业务为航空芯片制造,通过收购人脸识别稀缺标的铂亚信息,未来有望拓展人脸识别方面业务,近期入股UA,未来有望进军无人机领域。欧比特目前推出的卫星互联网计划有望推进公司自身的业务协同整合。无人机结合卫星导航未来有望实现大规模军用,商用产品。同时,芯片式卫星遥感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可能会提供更为深入的数据信息服务。卫星服务进一步延拓了传统业务芯片制造业务,使得公司有可能成为卫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另外,一旦公司自身发射的芯片式卫星形成规模,公司将坐拥上游海量数据,有望成为大数据3.0时代行业龙头。
一季度业绩正常,营收略微上升。
公司2015年一季度盈利公司一季度盈利700-9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808.19万元,同比下降13.39% -上升11.36%。变动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略有上升,另外折旧摊销相对去年同期上升。
我们认为,公司在业务拓展时期业绩稳定,未来公司由硬件向“软硬结合”延伸,未来产品附加值上升,毛利率有一定上升空间。同时,代销产品业务收入的下降将由公司卫星应用收入“弥补”(卫星应用收入估计2016年底放量),形成产品结构优化。
看好公司战略布局和长远前景,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欧比特是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领先企业,旗下子公司资质齐备,研发实力雄厚,长期受益于国内集成电路大发展的黄金机遇。通过进军卫星互联网,一方面,公司有望开拓产业蓝海,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卫星互联网也是公司系列产业扩张后水到渠成的一步,通过卫星互联网,公司未来有望实现业务整合升级,带动公司产品整体创新协同发展。考虑公司所处集成电路行业的高景气度和卫星互联网的广阔前景,以及公司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战略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EPS 分别为0.37/0.45/0.57元(考虑铂亚信息并表业绩),维持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