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创业板并购风向标,蓝色光标(300058.SZ)曾依靠不断并购快速扩张公司规模。上市5年来,公司总市值也从上市之初的32亿元膨胀至今年3月最高峰时逾380亿元,急剧扩张了近11倍。
不过,如今体量庞大之后的蓝色光标却在年报过后给了投资者一记闷棍。4月13日,公司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称,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88万元至-11142万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91%-178%。这也是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单季度报亏。
公司表示,由于公司境外参股子公司 Huntsworth plc(Huntsworth)于2015年4月10日披露了其2014年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初步结果。Huntsworth 对其控制的两家子公司Citigate和Grayling进行了商誉减值,减值金额合计7150万英镑,造成其2014 年度净亏损为5617.2万英镑,因公司持有Huntsworth 19.85%股权,其亏损对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产生约12764万元人民币的影响。
对此,公司证券部人士称,Huntsworth大幅计提商誉减值主要是公司更换新的CEO和欧洲市场大环境不景气所致。所谓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当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机构人士处获悉,4月12日晚间,蓝色光标管理层当晚就此举行了电话会议。“公司一季度巨亏近亿,主要原因是其海外参股子公司 Huntsworth商誉减值以及对新业务大规模投资导致费用和成本上升。”该人士称。“而商誉减值则主要归结于 Huntsworth管理层的大规模调整以及对欧洲市场疲弱的商业前景预期。其管理层和董事会去年进行了调整,CEO、董事长都是新上任的。”
13日早盘,公司股票开盘后即以31.23元大幅跳空低开后,在低位持续震荡整理。截至终盘,公司股价报收32.63元,全天逆势放量大跌5.97%。成交额也放大至36.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激增逾八成。
“如果蓝标股价因此出现大幅波动的话,公司有可能会出台相关预案稳定股价。”该人士称。
溢价收购引爆“地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Huntsworth是公司的海外第一件大规模投资。当初,公司子公司蓝色光标国际传播有限公司(蓝标国际)在收购Huntsworth时为溢价近二成收购。
2013 年4月24日,北京蓝色光标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蓝标国际与Huntsworth签订《蓝色光标国际传播有限公司与Huntsworth plc认购协议》,蓝标国际以自有资金认购英国Huntsworth发行的6300万新股,认购价格为58便士/股,共计3654万英镑。
值得一提的是,其交易价格相对于Huntsworth4月22日49.125便士的收盘价有18.1%的溢价。另外,这一交易价格相较55便士的券商平均目标价格亦有5.5%的溢价。
资料表明,Huntsworth是一家公关和综合医疗通讯集团,在伦敦证交所上市。
另据Huntsworth刚刚公布的2014年年报, Grayling2014年收入0.708亿英镑,同比下降6.3%; Citigate 收入 0.219亿英镑,同比下降 4.4%。
“Huntsworth 子公司 Citigate 和Grayling 业绩下滑主要在于其欧洲市场业务受累于欧洲经济持续萎靡,而Huntsworth本身经营情况仍属正常。”前述机构人士如是说。“我们认为商誉减值是企业并购成长中难以避免的,本次减值只是公司成长中的单一事件,并不改公司并购成长趋势。”
该人士称,就在其年报公布当日,Huntsworth股价一度较大波动,收盘下跌 6%。蓝标于当日增持了其股票,不排除未来继续增持,会有更紧密的合作。不过,如果后续计划不顺利,蓝标未来也有可能出售Huntsworth股权。
短期利润率仍将下滑
此外,该人士进一步透露,“2015年公司将注重收入增长并扩张新业务,短期内利润率仍可能会有所下滑。同时,公司高层还表示将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未来将侧重于在全球市场的控股投资。”
不过,目前,公司对新业务的大力投资(数字业务和全球业务)侵蚀了其营业利润率。截至目前,公司正在大数据、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和全球市场等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而这些领域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因此尚未有任何盈利贡献。因此,成本和费用的上升(财务成本/员工薪水)大大影响了公司的利润率趋势。
“2015年,公司的目标是维持收入持续增长,布局新业务会令利润承受一定压力。”前述机构人士如是说。“公司希望未来在移动广告方面做到中国第一,手段会包含并购等,但短期利润上可能没有回报。”
此外,在国外布局中,公司也可能会做大体量的投资,但可能对财务带来较大的影响。
对此,中信证券研究员郭毅表示,公司未来的看点依然在数字营销业务进展和外延并购的协同表现。“蓝标从去年开始部署数字业务,移动互联等业务在去年底才开展。进入2014 年后半程之后,团队的扩展较快,成本增长也比较迅猛。此前,当前市场中高级别的技术、管理人员的薪酬都很高,合作伙伴也涉及到大量投入,在人员成本和业务拓展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公司今年的盈利会有较大的压力。” 郭毅认为。(编辑 庞华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