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2月13日,成飞集成发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复牌的公告。原重组方案拟将沈飞集团和成飞集团的歼击机资产以及洪都科技的空面导弹资产注入成飞集成,从而实现中航工业集团防务资产的整体上市。而公告披露国防科工局的意见为:按照该重组方案实行后,将消除特定领域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建议中止本次资产重组。中航工业集团进行了多方努力,但预计仍无法在公司股东大会前获得主管部门批准,最终成飞集成终止重组,并承诺至少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股票12月15日起复牌。
观点:
1.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形成行业垄断。
我国具有歼击机制造能力的企业只有沈飞集团和成飞集团两家,如果沈飞和成飞的歼击机资产全部注入成飞集成,那么在歼击机制造领域将形成行业垄断,不符合我国国防工业适度竞争的原则,这也是此次成飞集成重组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另外,从中航工业集团发展历程看,沈飞属于原中航一集团、成飞属于原中航二集团,虽然两大航空集团合并,但集团内部竞争依然激烈,我们认为,整合沈飞和成飞的资产很可能会面临着自下而上的压力。在我国军工企业完全国有的大前提下,行业垄断问题是涉及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各大军工集团的普遍性问题,我们认为国家在后续的军工改革,尤其在核心军工资产方面将更加注重顶层设计。
2.重组失败对成飞集成构成重大利空,预计复盘后股价将大跌。
成飞集成5月19日发布重组方案后,股价由15.2元最高涨至72.6元,11月7日停牌前股价为54.3元。此次重组终止,对公司将构成重大利空,预计复盘后股价将大跌。但考虑成飞集成是当前中航防务板块唯一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后续仍有注入成飞集团防务资产的预期。
3.短期看,对以军工改革为核心逻辑的上市公司产生一定影响,但军工改革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
5月份,成飞集成重组产生连动效应,带动军工板块整体上涨。此次成飞集成重组终止,短期看,会对各大军工集团核心资产的注入预期产生一定影响,尤其会对以军工资产注入为核心逻辑的上市公司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看,我们认为,成飞集成只是个例,此次歼击机和空面导弹资产无法注入同一平台,未来可能会找到2-3个平台分别注入,军工资产注入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未来各大军工集团核心军工资产注入仍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4.多方面因素驱动军工板块走势,个别事件对军工板块整体走势影响有限。
军工板块的走势受到多方面因素驱动,军工改革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军费投入增加、空军海军装备建设、国防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军品定价机制改革等多条投资线索。整体上看,我们认为此次成飞集成事件对整个军工板块的走势影响有限,我们对军工板块的投资逻辑不变,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未来主要看好三条投资主线:一是空军和海军装备建设,推荐中国重工、中航飞机、航空动力、哈飞股份;二是装备信息化建设,推荐国睿科技、四创电子、长城信息、海格通信;三是军工改革,推荐中国重工、中航电子、航天电子、中国卫星。
结论:我们认为,成飞集成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垄断以及集团内部的竞争压力,复牌后将引起股价大跌;短期看,对于以军工改革为核心逻辑的上市公司会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看,军工改革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对军工板块的整体走势影响不大。我们维持对军工板块的投资逻辑不变,推荐空军海军装备、装备信息化建设和军工改革三条投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