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3月24日,公司发布了2014财年年度报告,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72亿元(+57.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亿元(+75.20%),扣非后净利润1.22亿元(+43.24%),扣非后EPS0.51元,符合预期。
到年报期间,所有控股的14家医疗器械公司均实现并表,总营业收入20.19亿元,净利润为1.61亿元,净利润率全年平均接近8%,达到了收购时的要求,说明公司对被收购公司良好的管理能力;同时所有医疗器械公司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约6500万-7000万元,占比公司扣非后净利润50%以上,成为增长的主力军。
观点:
公司已经成为全国心内科高值耗材配送龙头企业,公司接下来拟在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安徽、长春建立六大高值耗材专业物流平台,以此平台扩展对上下游生产企业和医院终端的配送话语权,产生规模效应,保持净利润高速增长。
公司在首钢医院和辽宁沈阳和鞍山等医院开展GPO(集团采购组织)采购,符合目前医改的方向,在医院药品全面零加成后,药品管理从医院的盈利项目变成费用负担,医院更有动力与流通企业开展GPO采购合作,此模式可以复制;同时我们认为随着医改的深入,DRGs(按病种付费)已经是大势所趋,公司作为医药流通企业对生产企业及其生产成本的了解更为深入,与医院的沟通更为深入,我们认为这些优势更有利于帮助医保部门开展控费等业务,增加公司新的业务来源。
公司医药零售连锁子公司于2010年获《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是较早一批拥有B2C牌照的医药电商,在此领域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由于政策上只允许非处方药触网,市场空间较小,所以公司此前对电商领域投入较少,去年连锁子公司大幅增资扩股也是看到了国家政策上对于处方药触网放开的脚步即将到来,将在全国处方药网售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结论:
在医改逐渐深入的今天,医药分离和按病种付费等政策的日渐清晰,医药流通企业的商业业态也正在悄然改变,公司主动应变,迎接新的机遇的到来;同时,公司的利润增速在行业中是最好之一,进可攻防可守,是医药流通最佳投资标的之一。预测2015-2016年扣非后EPS为0.74/0.96元,对应PE为60/46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