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长安汽车副总裁刘波:
长安汽车新能源提速 智能化进入第三级
已经跻身中国汽车集团第三名的长安汽车,抛出一份宏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表示,按照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至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到2025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到10%。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十年,长安汽车将投入180亿元,从研发、技术、供应、运营4个层面给予强力保障。长安汽车将以重庆、北京研发基地为中心,统筹美国和英国研发中心,聚集全球优势资源,打造新能源产品。逐步完善研发组织架构,建立高效研发团队,到2025年,新能源研发队伍将达到1500余人,逐步形成重庆、北京、保定、深圳四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这一宏伟目标借助于一系列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推出。长安汽车副总裁刘波称:“长安汽车将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同步发展插电混动及纯电动两大技术平台,到2025年将推出34款新能源车型,覆盖乘用车、商用车两大平台。”
在抛出宏伟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同时,长安汽车推出了逸动纯电动车。新车共有两款车型,售价23.49万元、24.99万元,享受国家和地方补贴后最终用户购车价分别为14.49万元、15.99万元。刘波称,逸动纯电动车是一款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完全从用户需求出发开发的产品,搭载了重庆长安自主生产的电动机。
记者:中国经济正在面临转型,中国汽车业也同样如此。你认为,中国汽车业应该向什么方向转型升级?
朱华荣:实际上我们国家,包括汽车产业也面临一个转型升级的问题,我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提到关于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其实这从产品或者市场的角度已经给出了发展方向,那就是未来新能源产业、智能汽车是我们汽车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当然要实施这样一个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创新,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制造汽车产业。所以长安汽车集团现在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有关工作。我们也是国家首批试点单位,正在按照一系列规划来改造,以打造我们用户端。长安汽车集团的定义很准确,从用户端开始进行一系列的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快捷服务用户、愉悦体验用户。
记者:长安汽车集团宣布了宏伟的新能源战略,你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朱华荣: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问题。此外,面临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虽然99%日常用户的行驶里程在200公里以内,但由于里程恐惧症,消费者仍然很担心里程问题。
记者:未来十年,长安汽车集团将推30至40款新能源车,其中27款是纯电动、7款是插电式,这是否意味着未来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重点在纯电动领域?包括以前在轻动力这些技术的开发已经放弃了?
朱华荣:未来推出的产品,并不意味着长安偏重或者侧重于纯电动汽车,也不意味着在插电式的关注度弱一点,不是这样。相反,通过这么多年在纯电动领域的积累,长安汽车形成了一系列技术的突破,我们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已经相对成熟,未来将会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
记者:在新能源汽车战略制定前,北京、重庆作为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双中心”,两地如何分工?按照新战略,你们将形成重庆、北京、保定、深圳四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是否考虑在北京、重庆以外的地区建立研发中心?
刘波:在北京和上海的定位是没有变。在新能源汽车上,我们主要是两大块(国内是两大块),还有海外。国内这两块分为重庆、北京两块。重庆本部包括汽车工业研究院、新能源公司,北京包括北京院和新能源公司在北京的一个分部两个研发基地各有侧重,但重庆的基地以插电式混动为主,北京以纯电动为主。但其中的一些共性技术,包括一些标准规范都是由重庆负责。同时,我们的英国研发中心和美国研发中心做一些先期技术、新技术和传统匹配调校等工作。这样一来,长安汽车形成新能源领域的全球研发格局,有助于快速提升我们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这也是长安汽车的设想和战略。
记者:听说逸动新能源在深圳的PSA工厂生产,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
朱华荣:关于深圳制造的问题,长安汽车一系列产品或者平台的生产基地的选择,和合作伙伴们都有好的共识。有些平台,长安汽车的新常态是输入到合资企业生产。包括深圳PSA工厂。PSA工厂没有这样的平台和技术,但在他的发展中需要这样的技术和平台、产品,正好长安,所以形成了互补,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这款车和这个平台不仅仅在深圳生产,长安汽车本部也将生产。所以今后,同一平台会在全国各基地统筹考虑生产,甚至将在全球统筹考虑生产。
记者:既然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那么长安汽车在智能汽车上有什么规划?
刘波:汽车智能化一般分成四级。现在长安汽车的传统汽车已经达到一级,我们的一些产品都已经达到一级;那么达到二级的就是自动泊车、ACC等技术,今年我们将实现这类产品的产业化。长安汽车正在研究智能化的第三级,就是高速自动驾驶,长安汽车将利用全球研发的资源。我们在美国中心已经设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智能互联技术的部门,国内也有。同时我们考虑在硅谷专门设立智能互联这方面的研发机构。智能化和电动化这两个技术是汽车未来的制高点,但是这两个技术一定要融合。因为对用户来说,越新的技术越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但是越新的技术,越需要让用户体验到,用户才有可能为新技术买单。所以下一步,我们将会融合电动化和智能化互联的技术,以满足用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