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媒体报道银监会下发理财业务新规:12 月4 日,据媒体报道,银监会加急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商业银行征求意见,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理财业务中银行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问题,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实现理财业务的规定健康发展。2005 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然后“暂行”了快十年,其间不断通过颁布办法、通知、指引等方式“打补丁”,文件众多不利于监管。因此,此次《办法》的出台形成了理财业务的原则性文件,利于统一监管。
剑指刚兑但任重道远:现有银行理财业务陷入刚兑,客户认为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保本保收益,使银行承担了一定的声誉风险。银监会多次发文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收效甚微。此种情况下,理财业务脱离了资产管理的本质,成为了银行高息揽存的手段。因此,《办法》是对该问题的重申,力图打破刚兑,使银行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真正落实“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原则。但我们认为,由于刚兑问题非一日之寒,不可能通过发一道文件就彻底扭转,后续尚需结合投资者教育工作,逐渐打破刚兑预期。
通过鼓励发展非刚兑产品的方式逐渐打破刚兑:由于目前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仍然是银行发行的主流,这是导致客户形成刚兑预期的主要根源。为此,银监会“鼓励银行改变理财产品的主流形态,引导商业银行发现组合管理类的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以及与资产不存在期限错配的项目融资类产品,使得风险和收益真正过手给投资人。”这一点虽然是老生常谈,但鉴于此次《办法》重要性水平较高,我们认为银行将会响应这一要求,开始逐步推出上述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与资产不存在期限错配的项目融资类产品。刚兑消除后有助降低银行业风险,有助于其估值提升。
鼓励直接投资,建立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办法》还鼓励理财产品资金直接投资,即用所募资金直接为企业提供融资。这实质上是对原有非标-通道业务的替代,不再通过信托、券商资管等通道,成为真正的资产管理,从金融学原理上归为直接融资。对通道机构的业务空间有明显影响。去年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已有试点,将来有可能扩大,成就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海外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是重要版块,但在我国现有实践中,理财业务一方面帮助银行调拨资产,一方面协助安排负债,沦为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功能异化。《意见》的出台与落实将使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有助于银行提升主动资产管理能力。
期待理财业务的新生,维持买入评级:理财业务回归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是银行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对行业构成重大利好。维持行业“买入”评级,主要风险在于改革进度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