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目前部分银行已接到口头通报,但正式文件仍处于签报的过程之中,相信不久将获实质性进展。
以下是我们的点评:
2013年之前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速度极慢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三:1、银行动力不足:银监会要求发起机构应持有由其发起的每一单资产证券化中的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一定比例,该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每一单全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的5%。由于最低档次资产计算资本时风险权重高达1250%,导致即便证券化之后银行的风险权重仍然高达证券化资产的62.5%。2、监管对额度的限制。3、证券化产品流动性不足。
2014年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瓶颈逐渐打开:1、自留比例变化激发银行动力:年初政策调整为:发起机构持有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比例不得低于该档次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的5%。由于最低档次占每单总规模大致10%左右,因此相当于证券化资产风险权重从此前的62.5%降至6.25%。2、额度放宽。2005~2008年第一轮试点中,11家机构共发行17单,总金额接近600亿;2011年第二轮试点额度500亿元,而2013年末监管层确定的新一轮额度是3000亿元。3、登陆交易所市场提升产品流动性:6月25日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标志着证券化产品正式登陆交易所市场。
2014年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加速:2005-2008年发行总规模不到600亿,2009-2011年停滞,2012年和2013年CDO产品则分别发行193亿元和158亿元;2014年以来发行金额已达840亿元。随着审批制走向备案制,预计3000亿额度将很快用完并且国务院有望确定新的额度。
投资建议:127号文对同业项下非标业务出台严格规定之后,市场普遍担心非标压缩对银行盈利的冲击。我们认为,127号文并未对存量做出限制,增量方面则对投资项下非标正名,同业项下非标受到限制。随着资产证券化的提速,未来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缓解资本压力将成为业务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贷存比压力可能也将大大缓解,75%红线压力将不构成限制。估值方面,由于银行估值更多受制于经济低迷背景下企业盈利变差带来的不良贷款和信用风险担忧,短期提升动力不足,更多体现为低估值带来的配置价值以及货币政策松动带来的交易性机会。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剧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