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流动性结构性压力分析需涵盖三个问题
流动性结构性压力有什么特征?结构性压力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如何?流动性结构性压力如何观测?本篇内容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分次展开。
同业业务是理解流动性结构性压力的关键
流动性结构性压力释放过程包含了两大特征:1)货币需求的突然爆发;2)主要银行间出现了流动性压力的传导,催生了额外的需求。
同业融资的脆弱性决定了单个银行资金边际需求,同业融资依赖度决定了流动性压力传导性。同业负债占比上升,基于同业资产负债的错配,由于同业资产期限尚未到期,银行通过货币市场平滑流动性压力;流动性压力的传导不仅限制了主要银行的资金供给能力,并且触发了额外需求,货币市场出现阶段性的供需失衡。
流动性结构性观测指标要具备两个特质
1)显著性,即不同流动性结构性压力的阶段指标要有显著差别,并且要对流动性结构性压力的差别有所反映;2)稳定性,即结构性压力的化解和积累需要时间,相邻阶段的指标在数量级上应该保持一致。
我们用传统流动性观测指标包括流动性比率和流动性缺口在方向和数量上无法显示流动性结构性压力的差异,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核心观测指标:流动性分布结构、同业负债占比以及同业流动性脆弱度
我们从支付的权利业务出发考虑资金需求,将流动性分布结构、同业负债占比以及同业流动性脆弱度构成衡量结构性压力的核心指标。实证表明这些指标具有非常好的解释和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