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件
2014年2月份质押回购利率2.99%,环比下降99BP(图1)。节后流动性总量改善明显,预计2月底超准率处于2.7%水平(图2)。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1)2月份货币市场回顾:宽裕的流动性
节后现金回流带动银行体系流动性显著改善,此外央行温和干预使得总量的波动呈现良性发展。我们预计1月底超准率大致处于2.0%,2月份在2.7%左右。
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显著改善(图3、4、5、6):1)2月份全国性银行日均净融出量1845亿,环比增长51%,日均净融出量恢复到2013年一季度水平。供需两端同步改善,当月日均净融出量2692亿,环比增长16%;当月日均融入额847亿,环比下降26%;2)全国性银行质押回购净余额4646亿,环比增长110%。全国性银行质押回购净余额的大幅上升主要由逆回购余额增长推动。
长端货币利率同步改善。2月末,R1M、R3M分别为4.24%、4.88%,分别较月初下降110BP、76BP。流动性总量的持续改善已逐渐影响到金融机构对未来的流动性预期。
(2)央行总量干预策略是否发生变化
我们预计1月份春节超预期的现金投放和回笼是造成阶段性总量出现巨大波动的主要因素;而在现金回笼带来总量充裕,央行采取了温和而不是大幅的对冲,因此货币市场进入了2013年6月份以后总量最宽裕的阶段。那么,央行的总量干预策略是否发生了变化?“两会”因素只是短期扰动因素。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决定长期策略的趋势性因素,我们认为至少包括两方面使得央行在总量干预策略调整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时间观察窗口:1)保增长的压力在上升,经济增长前景面临不确定性,这限制了央行主动营造总量波动引导预期的空间;2)银行资产负债策略回归稳健,这也减少央行基于金融风险考虑施予主动干预次数,从我们对一些银行的跟踪来看,银行在非标供给意愿出现了变化,行为上更趋谨慎。
(3)展望:季节性回落,总量仍处于高位
我们相信3月份存款准备金缴存是影响流动性总量的主要因素,在绝对总量保持高位的情况下,央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是大概率事件,净回笼量可能是较为温和的。
我们预计3月末流动性总量回落在2.5万亿,月末超准率处于2.5%左右。流动性总量仍处于宽裕水平。
3.投资建议
一季度超预期的流动性总量宽裕,暗示今年政策性干预导致的流动性波动减少。经济缓慢回落与银行体系流动性宽裕并存,银行板块仍主要受经济趋势影响。维持行业“谨慎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