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银行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双双下降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项:

银监会公布2013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截至2013年末,行业不良率1%(季度环比上升3BPs),拨备覆盖率282.7%(季度环比下降4.3个百分点),拨贷比2.83%(季度环比上升4BPs)。行业ROA1.27%、ROE19.17%(分别季度环比下降9BPs和1.5个百分点),净息差2.68%(季度环比上升5BPs),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季度环比上升8BPs至9.95%,资本充足率12.19%,行业净利润增长14.5%。

平安观点:

资产质量压力短期难以看到缓解的迹象

截至2013年末,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从上年末的4929亿元增加近1000亿元到5921亿元,增速达到20%。三类不良贷款中,余额恶化最多的是可疑类贷款,2013年末规模达到2574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452亿元;从比例来看恶化最严峻的是损失类贷款,同比增长28%,余额增加179亿至809亿元。

从机构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不良恶化相对严峻,不良贷款余额从上年末的797亿元增加到1091亿元,同比增速3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城商行和农商行情况也并不乐观,余额分别增加129亿和162亿至548亿以及726亿,增速分别为31%和29%。行业不良率从上年末的0.95%上升到1%,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分别为1%、0.86%和0.88%。

我们测算的2013年不良贷款余额季度环比增速分别是7%、2%、4%和5%。如果考虑到年末各银行大量的核销、处置和转让,年末实际的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速预计更快。

我们认为短期内难以看到缓解的迹象。

考虑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因素,拨备覆盖率水平逐渐下降。2013年末行业拨备覆盖率282.7%,比2012年末下降12.81个百分点,拨贷比为2.83%。

在中国经济整体稳定,且各家银行将不良率作为控制目标的背景下,我们不认为2014年全行业不良率会从目前的1%左右翻倍至2%或更高。2014年在自主核销和不良转让方面没有新政策出台的假设下,我们预计行业不良率将继续呈逐季上升的趋势,预计行业不良率上升至1.05%,虽然可能实际不良情况超过公布数据。我们认为缓解不良资产应从盘活存量出发,给予银行更多自主核销的权限,同时加大除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外的地区性资产管理公司的组建,更多帮助银行消化不良贷款,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减负。资产质量问题的真正缓解还需要依赖经济转型的成功。

资产结构调整带来净息差提升,关注2014年负债端压力

2013年行业净息差水平呈现逐季上升的趋势,4个季度分别为2.57%、2.59%、2.63%和2.68%。净息差经历了2012年的降息重定价以后呈现了较好的上升趋势,主要是贷款重定价快于存款。从贷款角度来看,2013年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较2012年有所下降,基准和下浮的比例在提高。2013年经济水平并未支撑银行在贷款定价方面获取更多的利息收入,我们判断2013年息差环比上升与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有关。受到银监会8号文影响,同业资产和债券投资类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相对略有下降,变相提高了收益率水平相对较高的资产占比,因而对于净息差提升有一定正面的贡献。展望2014年,从银行风险偏好角度来看,我们并不认为贷款定价水平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对于资产端收益率的贡献不大,我们认为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整的趋势将延续,对于息差稳定将继续做出小幅正面的贡献。主要负面影响息差的将来源于银行负债端的结构调整。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负债端成本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制约息差表现。目前,我们维持年度策略中对于2014年息差收窄5Bps-7Bps的预测。

净利润增速减慢,盈利能力进入下滑通道

2013年全行业实现净利润14180亿元,较2012年12386亿元同比增长14.5%,净利润增速为近3年最慢。4个季度单季同比增速分别为13.1%、14.5%、15.4%和15.1%。2013年4季度行业非息收入占比为21.15%,各季度较2012年均有明显的提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各银行在贷款规模受限的情况下通过投行业务等创新融资方式获取了相对丰厚的非息收入,同时信用卡等业务的蓬勃发展也对于非息收入占比的提高做出贡献。4季度成本收入比水平为32.9%,同2012年相比没有重大变化。从盈利能力来看,2013年4季度行业ROA水平下降至1.27%,ROE水平下降至19.17%,均为2011年以来的最低值。在息差收窄、同业等业务可能计提相应拨备的影响下,我们预计2014年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速水平约在10%左右,ROA继续小幅下滑。短周期的经营拐点已过,银行的基本面继续处在长周期向下的通道中。

市场情绪受到“触网”影响,需要警惕信托兑付带来的蝴蝶效应

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我们对于银行业基本面的判断维持谨慎的态度。2月份处于银行业绩真空+政策真空的过程中,在近期的银行“触网”的乐观情绪中,银行股表现积极。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临近1季度末的监管政策落地以及潜在的信托到期兑付不畅可能再次激发人们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心。经历一周的良好表现,银行估值已经回到近0.9倍2013年PB的水平,建议关注业绩确定,资产质量控制良好的银行,维持对于招行的推荐。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和结构调整带来的资产质量问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