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银行业,2014年区域调研(1)-温州:区域资产质量恶化尚未结束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年来我们对于温州进行了持续、高频的关注和跟踪,了解温州当地的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和资产质量等情况。近期我们前往温州地区调研,关注的焦点是银行资产质量趋势和民间借贷情况。

多渠道消化存量不良资产,实际情况未有好转

不良率持续攀高: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13年10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11.3亿元,不良贷款率4.31%,创2011年以来新高(图表1)。这一指标在2011年6月仅为0.37%,2012年末达到3.75%。根据我们本次调研,截至2013年末,不良率控制在4%左右,没有大幅度增加,但这一数字是在经过1)不良划归总行、2)延迟从关注向下确认为不良、3)加速核销和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下实现的。温州受访各银行均表示如果综合考虑到关注类资产的真实质量水平,实际不良率远高于4%。

联保模式成不良重灾区:2013年温州不良贷款主要发生在建筑业、煤炭行业、进出口相关的贸易行业。贷款模式中以联保贷款损失最为惨重。很多联保企业集体向银行违约,政府为了维持当地经济稳定,也希望银行能够宽待处理。很多银行只能选择对这些企业贷款进行重组,或者对于有风险的贷款延缓确认为不良。

房地产价格下跌影响抵押品价值:温州金融危机刺破了当地的房地产泡沫。2011年至今温州二手房价格指数下降明显,其中尤以居住面积相对较大的房型价格下降速度最快。Wind统计的144平米以上的房价指数从2011年的108.5下跌到81.2,90平米以下的房价指数从2011年的108.9下跌到85.4(图表4)。

作为主要抵押资产的房地产价格下降极大程度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根据我们调研了解,温州普通居民住房的价格在2013年下跌了约20%-30%,别墅等豪宅下跌的幅度高达50%。

“腾笼换鸟”是短期的解决方式:在温州经济没有看到恢复迹象前,受访银行认为,短时期内的解决方案不能完全寄托在将不良划拨到总行的方法上,还需要总行能够放开不良资产处置权限,并需要当地政府成立不良贷款打包处置、清收接管的机构,从而将有效的信贷资源从无效的不良贷款中置换出来,实现“腾笼换鸟”。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当地银行处置不良贷款造成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另一方面也有益于让信贷资源更快的投入到产生经济价值的地方。

信贷投放转向大小两端:为了控制任期内不良率的平稳,很多分支行领导将信贷资源向用款周期更长的地方政府平台倾斜。虽然各银行总行层面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资源投放严格限制,但是利用其他关联企业垫资等方式的贷款投放并未减少。另一方面,很多银行偏好风险相对较小的小微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且这些贷款通常还有50%折扣率的房产抵押。大部分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源分配进一步受到挤压。

银行贷款偿还民间借贷:相比银行较为温和的催收方式,民间借贷的催收力度更猛。这使得部分企业或个人迫于偿债压力,借银行贷款偿还民间贷款。本次调研多家银行反馈,目前民间借贷的规模相较2012年已经有明显的下降。

长三角经济和资产质量情况短期内无法改善,但不会演变成全国性问题

受访行长都不认为温州资产质量问题将在2014年好转,主要理由:1)区域经济受损严重,目前看不到转型和复苏迹象;2)原先支撑区域经济的信用体系已经完全崩塌。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温州当地金融危机的产生一方面固然有海外经济下滑对出口的冲击,但温州本地的过度信贷投放以及严重的民间资金炒作也对危机放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受到民间借贷浪潮退去的影响,长三角地区二三线城市的房产价格以及相关资产价格出现下降,将资产质量问题从温州蔓延至江苏、山东、上海和福建。温州的问题相对比较局部化,我们认为未来演变为全国的资产质量危机的概率并不高。

在中国经济整体稳定,且各家银行将不良率作为控制目标的背景下,我们不认为2014年全行业不良率会从目前的1%左右翻倍至2%或更高。短时间内,我们认为缓解不良资产应从盘活存量,给予银行更多自主核销的权限,同时加大除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外的地区性资产管理公司的组建,更多帮助银行消化不良贷款,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减负。资产质量问题的真正缓解还需要依赖经济转型的成功。

负面因素不断,银行业难言乐观,维持“中性”评级

近期流动性情况虽然边际上有所改善,但是制约板块的因素不减反增,除此前的监管从严和利率市场化加速以外,近期的部分理财违约事件以及资产质量的担忧都成为制约板块向上的因素。我们维持板块“中性”评级;在可推荐标的中,我们推荐招行。

风险提示:恶性资产质量问题进一步爆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