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2015年货币环境展望:中性基调下频繁“对冲”

来源:上海证券 作者:胡月晓 2015-03-04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货币新机制形成,基础货币成调控对象

从货币形成机制角度观察,中国货币形成机理于2013年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被动特征的外占增长退居次位,央行可以主动控制的公开市场操作走上前台,成为左右中国货币投放的主要载体。这意味着,中国过去直接调控信贷市场、调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进而影响流动性的直接控制方式,转变为调控基础货币增长间接调控方式。

货币“二分法”成型

央行对货币流动性并不再直接加以控制,而是通过基础货币增长调节,通过金融市场的传导,间接地影响宏观流动性变化!在准备金市场成为货币政策操作平台和场所的状况下,货币数量(即流动性)和货币成本都成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且货币数量和货币成本在独立性上首次得以实现。

通缩预期难消,降息、降准等“对冲”动作轮番上阵

仍会出台的降息、降准行为,并非意味着货币当局平稳货币政策发生转向。2015年对稳健货币政策的解释已明确为——为经济运行创造中性货币环境。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很大部分上是出于“对冲”目的而出台。在通货紧缩预期强烈情况下,货币当局的“对冲”动作,

“紧数量、低利率”仍为货币政策组合

消化前期政策实际上是消化过去货币过度扩张的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后果。“紧数量、低利率”仍然是货币政策的不二选择。新货币机制下,货币中性是指流通货币增速维持一个中偏低的水平;经验地看,政策合意的货币增速为M2=(12,14)。

准备金“池子”功能发挥

2015年需要货币政策“对冲”的另一个因素是资本的流出!降准的目的是保持基础货币投放稳定,避免国内出现货币紧缩现象。为保持货币增长的平稳,过去所称的准备金“池子”功能今得以体现。

预期中的降准、降息对资本市场影响有限

在市场预期内的各种货币宽松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如何,主要看其对经济和行为主体的实质影响如何。金融市场运转机制的改变,使得降息不再像过去那样是“普惠”的。整体而言,预期中的降息对股市影响有限。对债市而言,今年的情况是市场确定性太强了,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流动性(由过去的资产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