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银行业-《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点评:防范风险传导,委托贷款规范发展

来源:华融证券 作者:赵莎莎 2015-01-1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件

近日,银监会按照“准确定位、回归本源,限制范围、避免套利, 问题导向、严格设限,加强管理、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研究并起草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明确委托代理关系,商业银行按照责利匹配的原则,履行相应职责,收取代理手续费,不承担信用风险。

(2)规范委托贷款业务管理,对商业银行受理业务的前提、签订合同的要素、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账户管理和账务处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3)强化委托贷款风险控制,要求商业银行应严格隔离委托贷款业务与自营业务风险,并对委托贷款业务进行分级授权管理。

点评

一、绕开信贷监管 委托贷款业务快速增长

《办法》所称委托贷款,是指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借款人、用途、金额、币种、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协助监督使用并收回的贷款。

2010年起,央行货币政策逐渐收紧。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变动,连续上调达12次;存贷款利率也出现5 连升。随后银监会加强了存贷比的考核,房地产限购政策开始。在信贷资源趋紧,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高企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巧妙绕开监管,一方面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模式继续为房地产、地方平台、及两高一剩行业发放贷款,另一方面变相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制造转型假象。新增委托贷款在社融总规模的占比从曾经不足5%,快速跃升至10%以上,最高时达到16.88%,2014 年12 月,该占比为15.2%,调整一段之后再度冲高。

二、委托贷款业务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首先,委托贷款的形式由“一对一”(一个委托人对接一个借款人), 发展出“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复杂形式,由于缺乏法律保障,交易各方容易产生纠纷,从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比如“多对一” 或“多对多”容易形成以集合资金向国家限制性行业企业输送委托贷款。 其次,委托贷款多为集团内关联交易,或者偏爱“垒大户”。社会闲置资金不能有效配置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不到缓解。《办法》的实施,有助于减少集团关联交易,争取更优化的资源配置, 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

三、严格监控委托贷款资金来源与用途

本次《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严禁接受下列资金发放委托贷款:一是国家规定具有特殊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二是银行授信资金;三是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四是筹集的他人资金;五是无法证明来源的资金。 本次《办法》还规定商业银行受托发放的贷款应有明确用途,资金用途不得为以下方面:一是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和项目;二是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股本权益等投资; 三是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或增资扩股;四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其他禁止用途。

四、投资建议

对于《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的实施,我们认为银行短期面临调整,房地产、平台类、及两高一剩行业委托贷款将明显得到控制, 但长期利于金融系统风险防控和银行业的健康成长。在流动性宽松预期和制度红利释放的背景下,我们仍然维持银行业“看好”评级。

五、风险提示

经济萧条,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恶化;货币政策收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