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上涨0.3%,同比上涨1.5%,符合市场预期,前值为1.4%,2014年全年CPI同比增长2.0%。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3.3%,前值为下降2.7%,预期下降3.0%,2014年全年PPI 同比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4.0%,11月同比下降3.2%,2014年全年工业生产值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2%。
点评:
燃料价格持续负增长,拖累消费端物价增速。受制于经济疲软,12月核心CPI仅涨1.3%,与11月持平,拖累物价的主要因素是能源价格,食品价格则轻微回升。与11月相比,食品价格回升至2.9%,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7.2%,结束连续八个月的负增长;猪肉价格继续弱势,降幅扩大至4.9%,环比下跌0.5%。非食品价格增速持续回落,12月同比增长0.8%,较11月下降0.2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七个月下降,2010年2月以来增速首次低于1%。由于发改委持续调低油品价格,12月车用燃料及零配件分项价格同比降幅扩大至12.3%,连续四个月负增长。此外,12月居住价格同比仅增1%,连续十一个月下滑。
需求偏弱致PPI降幅扩大。PPI持续走低源于需求偏弱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一方面,12月需求端继续收缩。12月汇丰制造业PMI降至49.6%,2014年5月以来首次低于荣枯线;官方制造业PMI则下滑至50.1%,其中新订单指数下滑至50.4%。另外,尽管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但12月建筑业PMI下滑至57.1%的年内低点,综合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压力不减,对国内造成输入性通缩压力。CRB现货综合指数从5月高位的504一直下跌至12月末的437,跌幅达到15%。从生产资料分项来看,采掘、原材料以及加工业出厂价格降幅再度加大,其中采掘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2%。从购进价格来看,黑色金属购进价格降幅扩大至8.7%,燃料动力类同比下跌7%。
通缩压力加大,全面降准有望出台。综合近期物价以及PMI走势来看,总需求收缩的态势没有改变,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将进一步推升美元指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趋势不改,国内输入性通缩压力持续加大。政策方面,央行此前下发387号文调整各项存款口径,将部分同业往来项下的部分存放纳入各项存款口径,但需要指出的是,387号文下发针对存款的口径作出调整,目的在于调整M2统计内容,而不是以放松监管为目的。进一步来说,出于对称考虑,央行后续将对同业拆放纳入各项贷款作出调整。而银监会并不一定对贷存比做完全一致的跟进,因而贷存比放松的幅度将低于市场预期。此外,考虑到三季度银行整体贷存比仅为64%,远低于75%的监管红线,因此,后续可能出台的贷存比放松对经济复苏的作用有限。因此,近期经济走势较弱进一步加大了全面降准出台的概率。目前CPI已经处于历史低位,PPI进一步下降的势头没有减弱,加上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下降为全面降准提供充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