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第一创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教授观点:
货币政策终于没法再“矜持”了。经济数据不振,迫使央行让降准的鞋子落地了。2月4日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同时对达到标准的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再额外降准0.5个百分点,农发行额外降准4个百分点。与11月份降低0.4个百分点的贷款基准利率,这次全面降准,辅之以定向降准,力度超过了市场预期,表明政府稳增长的决心之大。我们初步估计,此次降准将直接释放6000-6500亿的流动性,再加上乘数效应,实际创造的流动性规模将达到20000亿元以上。单就规模而言,这次降准的力度无疑是空间的。
此次央行降准是多方面因素使然。首先,在2014年11月降息后,宏观经济数据不仅没有根本好转,反而还有变差的迹象,工业生产下滑、房地产库存上升,PMI 下降,都增强了短期稳增长的紧迫性。其次,近期以石油有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降低了中长期的通胀预期,为国内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三,正如我们多次强调的,2015年要实行有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必然要求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这次货币政策宽松先行,是为有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打的前哨站。第四,前期政策的不利后果逐渐进入消化的后期,新一届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治国理念下,仍然免不了需要以经济数据作为执政的成绩单。最后,在欧洲央行采取每月600亿欧元的量化宽松之后,有包括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等央行在内的发达经济体纷纷降息,以求自保,反映全球主要经济体仍然在危机的后遗症中挣扎。国际货币环境为中国的准备金政策打开了空间,此时不降准,似有不识时务之嫌。
我们认为,在房地产市场不振、工业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此次央行降准将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那些借款者因现金流越来越细、日渐绷紧的流动性弦,可得以较大地放松,借款者和企业信心得以提振;接下来市场利率下行也可以减轻政府债务负担,有利于更好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提高其偿债能力。相对于2014年11月份的降息而言,此次降准不仅增加了银行机构的可贷资金总量,也降低了银行机构负债的机会成本,为银行降低实现的存贷款利率创造了条件。毫无疑问,此次降准对2015年的宏观经济注入了强心剂,其对经济的刺激力度,将远远超过上次降息。2008年第四季度的降准降息所创造的宽松流动性环境,无疑是接下来中国经济增长的V 型反转的重要货币金融条件。此次降准,表明了新一届政府力挽经济狂澜而不倒的决心。时易事移,环境不比当年。央行降准即便无法使中国经济增长率现J 形走势,也足以使人们较大程度地修正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
进一步到金融市场,此次超量的降准,打开了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利于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2008年第四季度的三次降准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3599%降至了2009年3月12日的0.8871%历史最低位。2012年2月24日降准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9269%降至了5月17日的2.4267%;是年5月18日降准后,该收益率又进一步降至了7月9日的2.1979%。从历史经验来看,降准通过流动性效应,不仅降低了名义利率,而且也由于通胀对货币政策较长的滞后效应而降低了实际利率,这是有利于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管道。
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初,市场上便有“微刺激”、不搞“强刺激”之说;后来摇身一变,强调“滴灌”式定向调控,不搞大水漫灌。但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国际环境恶化,无论是微刺激还是滴灌,都没有“hold”住,该来的大水还是向市场、向经济漫灌开来了。我们不否认在当下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我们也一直强调从完善货币调控机制出发启动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正常化进程。此次降准既是稳增长的必要,也是中国准备金率正常化及长期降准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无疑是深受市场、企业和金融机构欢迎的,这次降准也不会是2015年的唯一一次行动。但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总量政策的边际效果已减弱,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强调松紧适度。合适的“度”在哪里?这依然是艺术而不是科学。在化解“以泡沫化和高杠杆化为特征的金融风险”任重道远的时候,大力加杠杆式的政策操作,对未来的风险和长期稳定的潜在危害,是应当了然于心的。牢牢吸取“前事”的教训,对捏拿好“度”是确凿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