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趋势策略 - 正文

策略回顾系列:为什么在3月看大盘蓝筹博弈

来源:长城证券 作者:朱俊春 2014-10-08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投资建议

分享一些关键时点上的思考,本篇:3月份大盘蓝筹博弈的机会。

要点

3月份大盘蓝筹的博弈机会始于地产股,经济数据出炉之后;我们也有过犹豫,在重新展望了全年经济形势后,才相信一定会有政策放松;加上资金面的因素考量,一切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我们知道的是:3月初两会召开结果没什么惊喜。然后1-2月的经济数据公布,市场感觉意外(我并不十分明白为什么年初宏观分析师对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尤其是海外大投行的预期高得离谱)。

地产是3月份市场关注的核心行业:宏观的降速已经充分反映在当时的地产销售情况中,经济的命脉在于房地产,所以市场预期政府放松限购,从而地产股会有一波行情。

一开始的犹豫:由于春季行情刚刚走完正在释放风险,到了3月中对待这个投资线索仍然很犹豫,犹豫间地产股已经起来了一周。在与朋友的交流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影响了我,“上一轮2011Q4-2012Q2房地产价格调整,而地产股在地产价格出现同比向下后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仔细验证了这个说法,并不那么准确;11Q4地产略有超额收益仅仅是因为小盘跌掉了更多,12H1才是地产股的黄金时段。

但因为这个对全年经济形势重新做了展望,保持经济增速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政策放松:于是犹豫了一周之后我们肯定了低估值蓝筹的投资价值。但是政策效果一定会打折扣(14年和12年地产不可比),所以也只是博弈性的机会。随着4月8日沪港通消息的发布,大盘机会反而进入了尾声(4月7日提出的“400点”基本站在了山顶)。

这些大盘蓝筹的博弈机会也要分开看:地产股的机会仅仅延续到4月初,而金融股的机会延续到了沪港通消息出来之后。地产股中的万科、金融街、金地因为个性化特征走出了不同于行业指数的走势。银行股中的四大行因为外资的参与走出了不同于行业指数的走势。

博弈之道,除了理解,更在手快:除了理解市场理解政策,机构持股比例高低,也是博弈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当经济数据出来不好的时候,在上投做专户的同学第一时间进去,我深感佩服。最后补充才发现的道理,当时成长股泡沫破裂,也是资金向大盘蓝筹倾斜的原因之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