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趋势策略 - 正文

A股策略观点更新:牛市思维解当下,资产重估看长牛

来源:长城证券 作者:朱俊春 2014-09-1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投资建议。

考虑当下一定要把赚钱效应理解进来,短期难有像样调整,十月仍是一道门槛,操作上倾向买大,追逐正站上风口的环保,农业看四季度;长牛逻辑看资产重估,宏微观两个角度,资本逐利是王道,因为低估所以重估。

要点。

本周起陆续拜票,交流过程中我想传达这么一个看法:“要用牛市思维理解当下,可以看得乐观些,但十月份仍然是短中期迈不过的一道坎;中长期看A股市场,要是再讲无风险收益率下行、风险偏好上行、改革红利释放就太OUT了,资产重估才是孕育本轮牛市的真正基因”。

资金涌动下的牛市味道:距离上次牛市太过遥远,让我们一时忘记了牛市味道,在9月份伊始的强劲反弹中,不知你闻到没有?表面上看两市成交量显著放大,暗地里国内存量投资者融资余额扩张、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踊跃、基金公司新产品发行加快。

老百姓增量资金是牛市重要特征:以前不玩股票的普通老百姓,开始给股市带来增量资金,我认为是牛市的一项重要特征。这类资金不问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这类拗口逻辑,不深入公司基本面研究甚至连市盈率都不懂,股市的赚钱效应是吸引他们的最核心因素。与圈内的买方卖方不同,全国各大股票财经栏目对散户的投资决策影响比我们大得多。久疏联系的朋友开始向我咨询股票投资这档子事,不得不勾起07年那段疯狂的回忆--源源不断的资金,上证从3000点飞跃6000点。

这就是牛市味道,场外资金流入:我们应当把资金流入或者更本质的说法--赚钱效应,纳入当下投资的重要考量框架。由此我倾向于短期内难有像样调整,这是这周路演的第一个判断。紧接这一个,既然短期难有,十月份可能仍是迈不过的一道坎,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判断。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与9月份不同,10月份新财富推票效应减弱;10月份是三季报披露期,明显提升的估值与客观的盈利增长数字对碰;另外沪港通的开启,对大盘的利好可以理解,成长、小票呢?最后是四中全会召开,改革预期落地。

牛市思维解当下,可以看得乐观点:短期资金面盖过了一切,小票估值风险是越来越大,但9月未必会跌,大票承担了经济风险,但是被改革冲淡。落实到操作上是另外一回事,既然考虑到10月份的坎,大小股票的流动性又不一样,我倾向于9月买大;卖小的事见仁见智,左侧还是右侧,个人喜好不同,需要注意的是,财报对小票的冲击大、对大票的冲击小。

行业推荐上特别说下农业和环保:(1)这哥俩不怎么属于大的范畴,所以对大的先做个补充,我们推荐券商保险--或者冲着牛市氛围或者冲着AH折价,看起来挺保险的,但我们不看好地产产业链,这个8月下旬就说了的。(2)环保重点说下,6月末的时候开始推荐环保,应该说7月份的效果一般。等到7月的中报风险释放后,环保板块估值开始整体修复,而随着近期相关政策出台、领导人对发展环保行业的表态以及市场对未来几个月重要行业政策的出台预期,环保开始站上风口。牛市氛围下不能错过刚站上风口的行业,尤其是在传媒、军工这些热门行业都有点被搞坏的节奏下。(3)农业,要分开看,概念看土改、基本面看养殖饲料。土改逐渐走向风口,就不谈了;养殖大家还是看猪价鸡价在炒,如果讲风口,养殖股是在2季度逐渐站上去的,目前季节性回落,加之通胀有点低,很明显不在风口上。往后看基本面,我们的CPI、PPI背离着,食品和非食品也不一样,养殖这种强周期的,主要还是看供给,猪肉的需求可不像铁矿石,应是相对平稳的。所以农业养殖,可以中期看好,但是短期不在风口上。

资产重估看长牛,牛市逻辑新思维:前述基本以短为主,现在需要谈谈长的。长期看牛基本达成共识(有慢牛、快牛、牛市前夜的各种说法),而我倾向于慢牛,并且需要强调牛市逻辑不在于“无风险收益率长期下行因为政府说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改革红利”这些或教条或唱戏般的说法,而是切切实实的、从资本逐利角度出发,钱不傻,比政府有效率,哪里低估哪里就有重估,这才是真正牛市基因。

股票资产重估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是循着当初06年高善文博士提出的资产重估论,从货币、大类资产的角度出发;二是循着微观企业的资产重组路径出发;无论哪个角度都与上次大牛市有异曲同工之处。

货币、大类资产的宏观角度:货币增长不及上轮周期,但是我们无法否认政府仍然需要为适当的经济增速投放大量货币;从货币吸纳方来讲,地产、商品熄火了,在中国地产是一个更现实的投资品,规模也更加庞大,而今房地产正步入长期拐点的右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失去投资吸引力,这时候股票作为另一个庞大的投资去向就有了重估的可能。在定价主体上因为有了海外投资者,股票的分红收益水平也会重估。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微观角度:两个来源,一是自上而下政府推动的国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资产整体上市为特征;二是自下而上推动的企业转型、扩张,以跨地域、跨行业收购兼并为特征;不管是哪一种,都带着经济转型这个强烈的时代背景,新的产业将崛起、旧的产业在没落,此消彼长过程中资产重组活动会长期繁荣下去,而作为资产承载体的股票,自然需要重估。

年度投资主线冠军还属新能源汽车:长期的投资范围,就不讲了,也讲不好,看了个牛人文章,讲到投资方向--军工、国企改革、新技术,新技术又涵盖了TMT等等,那我说,好吧。回顾2014年,可能最牛的还是新能源汽车,好比去年的传媒,比其他的都要分明、有份量的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