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传出绯闻的*ST昌九,还是败走重组委的威华股份,众多投资者对于赣州稀土的借壳重组可谓是趋之若鹜。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深信赣州稀土价值存在低估,上市之后市值规模将会实现大幅增长。
“包钢稀土的尾矿库中所含的稀土资源价值就达到5000亿元以上,包钢股份定增298亿元。赣州稀土独揽全国67张稀土采矿证的44张,其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40%,实际价值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因此,赣州稀土合理市值在600亿。”一位威华股份的股民详细描述了自己投资的理由。
不过,稀土储量价值并不意味着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润,尤其是在价格波动、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依赖稀土资源的企业盈利能力并非投资者预期得那么好。
以赣州稀土的吉埠稀土矿为例,根据中介机构2012年出具的采矿权评估报告,该矿生产规模为稀土矿石量5.0万吨/年,年产92%的稀土精矿30.21吨,矿山服务年限3.21年,评估计算年限4.21年,总成本费用为129574.28元/吨精矿,经营成本为123808.19元/吨精矿,折现率为8%。该评估报告测算,在考虑到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安全生产等费用之后,吉埠稀土矿正常年份年利润总额的只有67.54万元,扣除企业所得税后的净利润为50.66万元。照此计算,吉埠稀土矿的利润率只有10%左右。不过,这样的利润水平是在没有完全覆盖环保成本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根据江西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矿山每年用于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费用为29.77万元/年,折合每吨稀土精矿为4705.98元/吨稀土精矿。
事实上,吉埠稀土矿并非个例,赣州稀土需要投入污水治理、矿山修复等方面的费用将是惊人的。
据了解,赣州市在2011年开始以赣州稀土矿业为主体对境内矿山进行整合,由88个采矿权证整合为44个。目前仅一期整合的龙南、定南14个矿山通过环保部环评。一期整合项目投资额为13.6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5.23亿元,占比为38.29%。赣州稀土矿业二期矿山整合项目环评公示资料显示,二期项目将宁都、安远等地的26座矿山将整合为15个,投资额为6.77亿元。仍在公示阶段的各矿山,尚未通过环保竣工验收。两期矿山整合项目合计投资额达20.4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约占40%,逾8亿元。
实际上,8亿元环保投资只是上述两期矿山整治项目中的环保建设费用,并不包括污水治理、矿山修复等环保施设投资。若以每个矿山综合环保建设成本5000万-8000万元测算,两期项目整合后29个矿山共需环保投资达20亿元。这一数字还未包含下属分离厂等项目的环保建设投入成本。关于污水治理成本,赣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较早前以已通过环评的一期项目龙南县足洞稀土矿为例说明:治理一吨废水需4-6元,一天流出废水3-6万吨,每天治污成本20多万元。
近40多年来,赣州累计开采稀土25万吨,占全国离子型稀土开采总量的70%。赣州地区的稀土附含在地表3-10米的土壤中。从1969年探矿过程中发现稀土元素,直到2004年,一直采取池浸和堆浸的方式提取稀土。这样的方式被称为“搬山运动”,因为在稀土提取过程中,需要把山上植被地表风化土层去掉,然后将矿石放到池中或堆起,再加入碳酸氢铵等提取剂,把稀土分离出来。这一采矿方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矿石开采后被破坏的植被很难恢复,浸矿后堆积如山的矿渣很难处理。相关资料表明,利用池浸工艺开采稀土,每获得1吨混合稀土,就要破坏地表植被200平方米,剥离的地表土达300立方米,形成尾砂2000立方米,每年造成水土流失为1200万方。
不仅如此,过去一年中,稀土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稀土价格偏低,行业景气度已经大不如前。中国证券报记者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前三季度,五矿稀土、北方稀土、广晟有色、盛和资源等稀土生产企业的业绩整体出现下滑,其中只有广晟有色扭亏为盈,实现了业绩正增长。数据显示,四家企业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合计4.31亿元,同比下降了69.58%;营业收入合计64.54亿元,同比下降了29.1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