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成功板”回归 创业板规则调整进行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浠 2014-10-28 08:26: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从“创业成功板”过渡到真正的“创业板”,中国创业板市场任重道远。

创业板在2009年10月开板,在世界普遍难以成功的创业板市场中,中国创业板从市值规模与日均成交额两个指标看来,已经是除纳斯达克之外的第二大创业板市场。以国家使命层面来看,创业板已有一定成绩。

但是,这不足以说明创业板已属成功。如果以全球视野来看,深圳创业板已做的还远远不够,在诸多其他国家不成功的创业板历史中,中国创业板突围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现阶段而言,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调整上市标准也成为大势所趋。但调整上市标准必须与市场监管同行,同时高度注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让机构投资者来主导,为这一高风险市场定价。

一位监管层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目前远远没有纳斯达克的市场条件,市场化的基础得逐渐加强。而在市场化基础不完备的时候,必须要有严格监管作为配套措施。

“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一位资深互联网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盈利企业上市构成的二级市场风险太大,创业板这一单独层次市场就应该让机构投资者去主导,个人投资者则是有能力的大户去参与,而不应该让普通散户参与。只有这样,这一市场中的定价也才会相对理性,而定价是决定市场的核心问题。

创业板突围

创业板是相对于具有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板而言,专门为中小型新兴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科技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相对于主板而言,创业板具有更为灵活、便捷的上市门槛。

目前最成功的无疑是美国纳斯达克(Nasdaq),截至2014年8月底,纳斯达克市场共有274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6.8万亿美元。

纳斯达克成立之初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但由于上市企业的规模随着时代变化越来越大,纳斯达克为吸引不同层次的企业上市,有意识地将自身股票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包括“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纳斯达克全球市场(NASDAQ Global Market)”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NASDAQ Capital Market)”,满足不同规模和不同阶段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从全世界范围看,创业板是一个发展难度很大的市场。自1962年至今,全球至少设立了75个创业板市场,受市场环境和运作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又有至少34家已经先后被“关停并转”。

“从全球其他创业板市场看,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就只有纳斯达克一家,其余韩国KOSDAQ、英国AIM还不错,但都难言成功,更不用说其他市场了。”10月26日,上述资深互联网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目光回到中国,单从市值规模与日均成交额而言,只有5年历史的深圳创业板已经是仅次于纳斯达克的创业板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深交所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底,深圳创业板共有38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3177.8亿美元,总市值仅次于纳斯达克。总市值排列其后的市场为韩国KOSDAQ、英国AIM,市值规模分别为1363.7亿美元、1273.1亿美元。

从日均成交额看,截至2014年8月底,全球范围内纳斯达克最高,为575.7亿美元,深圳创业板亦居第二,为48.4亿美元。

若从日均换手率观察,深圳创业板是全球第一,日均换手率高达3.09%。亚洲创业板市场普遍日均换手率较高,韩国KOSDAQ、日本JASDAQ、香港创业板的日均换手率分别为1.52%、0.88%、0.43%,而纳斯达克的日均换手率则为0.43%。

“深圳创业板这五年总体发展还是不错的,但其规则,定位都和纳斯达克有差别,实质上是一个小的中小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两者很接近,只是具体操作上有差别。

国家使命与设计初衷

“从国家层面而言,是从支持国家经济战略转型升级看待创业板市场这个重要载体。”一位监管层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两个标准可以衡量创业板发展得如何:即创业板是否服务了创业创新的实业经济,是否完成国家交予创业板的支持国家经济战略转型升级的任务。”

该人士表示,另外一个重要的佐证标准,是能否在创业板里培育出一批国内领先的企业,能否培育起几家国际型的大公司。

从国家使命层面来看,创业板已有一定成绩。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31日,创业板已有29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占比74.93%,累计募集资金1,829.91亿元,占创业板公司全部募集资金总数的76.35%。

这些公司广泛分布于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112家)、节能环保(46家)、新材料(43家)、生物科技(41家)、高端装备制造(32家)、新能源(16家)。

从规模上看,以2013年为例,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分别贡献了创业板市场69.74%的营业收入和72.55%的净利润。

另一个维度而言,创业板成为不少新兴产业公司并购重组的重要平台。截至2014年8月31日,创业板已公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共118单,其中并购标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有82单,并购金额高达501.48亿元,覆盖信息技术及通讯(28家)、文化传媒(19家)、节能环保(18家)、新能源(12家)、电子科技(3家)、生物医药(2家)等战略性新兴行业。

但是,如果以全球视野来看,深圳创业板做的还远远不够。

今年两会期间,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创业板设立将近五年,吸引了一批互联网、新能源、环保、医疗、文化新兴产业上市,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与创业板的设计初衷和市场期待,还有很大距离。

“目前的深圳创业板市场制度上是有缺陷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由于投资者结构、国内环境等限制,我们没法完全像纳斯达克那样去做,但是深圳创业板应该提高宽容性,更好地支持创业创新。

“希望创业板真的能成为创业板,而不是‘创业成功板’。”一位互联网企业老总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创业板应该回归其初衷,真正对亟需融资的创业企业提供支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