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AI时代“新石油”价格高位震荡 铜行业下游经营承压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11-25 06:53: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AI时代“新石油”价格高位震荡 铜行业下游经营承压)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贵金属价格大幅冲高吸引全球目光,同时具有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的铜价格表现亮眼。近期,LME三个月期铜和沪铜2512合约分别创下历史高点,COMEX铜价也在7月24日刷新了历史极值。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扰动,对中下游生产环节形成了直接冲击。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当前不少铜冶炼厂面临原料库存耗尽的困境,减产面持续扩大。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中长期来看,在AI带来的算力用电需求增长没有其他途径替代前,铜价易涨难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低效产能扩张受限,行业洗牌将加剧。

下游成本压力凸显

“铜原料成本上涨,已显著抑制下游产业链。目前铜产业链下游中小企业减产面已达18%,直接制约了产业循环畅通。”在近期举行的山西省第二届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大会上,中条山集团及北方铜业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魏迎辉公开表示,虽然国内铜冶炼产量保持增长,但多数冶炼厂面临原料库存耗尽的困境,叠加副产品硫酸价格下跌的影响,冶炼厂正承受巨大经营压力。持续的成本压力已加速了铜铝替代进程,在电缆、散热器等多个应用领域,铝的成本优势愈发凸显,长期来看可能削弱铜的需求基数。

作为华北最大现代化铜企,中条山集团提及的行业窘境,正是近年来铜价高企带来的现实问题。

“近两年,国内外铜价整体呈现强劲上涨势头,创历史新高,且波动较为剧烈。面对铜价大幅上涨,产业链上中下游受到的冲击不一。海外矿山享受了铜价上涨带来的绝大多数利润,如嘉能可、Freeport-McMoRan、Codelco和力拓等。在冶炼环节,虽然江西铜业、紫金矿业、西部矿业、中国五矿和金钼股份等拥有铜矿资源的铜冶炼企业受影响较小,但多数铜矿外采占比较高的铜企业受影响较为明显。”华闻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程小勇称。

就当前高铜价对产业链上下游影响,程小勇表示,近年来铜矿加工费持续下降,其中海外矿山向中国铜冶炼厂报的长单加工费在2025年跌至25美元/吨左右,现货进口铜精矿加工费则跌至负值。在铜加工产业领域,当前精铜杆企业面临两头承压格局,一方面精炼铜价格高企、成本攀升,另一方面因传统需求不足导致加工费很难提升。而对于再生铜杆企业而言,因精铜至废铜价差扩张,废铜价格传导较慢,下游采购再生铜杆意愿更高,利润好于精铜杆。不过,因新能源电池高速增长带来铜箔需求增长,相对于铜杆、铜管等传统铜产品,当前铜箔需求表现较为强劲。

对于终端企业而言,当前电缆、家电等传统用铜企业也面临较大成本压力,加之终端销售压力较大,企业利润面临下滑。同时,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等领域企业,受价格战冲击,铜价上涨亦带来了较大成本压力。

上海钢联铜事业部分析师肖传康也表示,当前铜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生产经营风险正在加大。铜市的高波动对于其交易定价有较大影响,且高波动的市场违约风险加剧,下游生产经营利润也随之下滑,尤其是在铜材加工环节最为明显。

“以往下游企业铜原材料的备货周期都在一个季度左右,但面对当前价格波动过快,过于激烈的市场,一些企业库存储备不足一个月,甚至宁愿暂时停产观望。”他指出。

供需格局生变

在铜行业从业者眼中,当前国际铜价不断创历史新高,运行重心持续上移,价格波动较为剧烈背后的原因,除了供需关系之外,铜作为高金融属性的商品,还受到汇率、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

“近年来铜矿供应端持续受到扰动,新能源和AI算力带来的铜需求增长预期,推动市场价格上行。”程小勇介绍,在需求端,传统的电力、地产和基建带来的铜消费增长低迷,而新能源汽车(包括锂电池等)、光伏和风电带来了需求的增长。

此外,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也导致国际铜贸易出现异常,4月关税落地后一度引发了铜向美国纽约大规模转移,纽约铜较LME三个月期铜出现2000多美元的溢价。

卓创资讯富宝铜分析师宋洪潇则认为,当前铜市场的供应端持续紧张是核心矛盾。

“全球铜矿供应增速仅1.6%,远低于冶炼产能扩张速度。2024年至2026年间,中国及刚果金新增冶炼产能近300万吨,而矿石供应增长缓慢,导致铜精矿加工费在2025年跌至历史最低的-44.5美元/千吨,冶炼厂陷入亏损减产。需求端展现韧性,新能源领域(新能源车、数据中心)用铜需求年均增长超70万吨,对传统领域如建筑业和制造业低迷形成对冲。”他说。

在宏观政策方面,美元走势和利率变化也直接影响铜价。宽松预期支撑价格,紧缩政策则形成压制。2025年市场博弈降息预期,成为铜价格波动的重要驱动力。高通胀环境下,铜作为抗通胀资产受追捧,一旦加息又会抑制需求,对铜价形成多重影响。

高价或将持续

基于在新能源和AI算力基础设施中的新应用空间,铜被称为AI时代的“新石油”,市场需求和供给面临新格局。

“AI板块作为市场热点,其配套产品如数据中心的建设,市场普遍认为能带来铜的增量需求。虽然铜价短期延续高位震荡的趋势,但市场的看涨情绪依然较高。”肖传康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市场预期相对一致的环境下,需要注意和提防一些看涨人群的提前盈利结算离场带来的价格回调。不过中长期依然持续看好铜价,绿色电力和新能源发展是主要的因素。

宋洪潇预计,未来铜市场供需格局将呈现短期紧平衡、中长期结构性短缺的特征。供给端因矿端扰动、冶炼亏损及资本开支不足而增长乏力,供应呈现边际紧张。加之国内再投产电解铜产能有限,因此供应约束将从矿端和冶炼端体现。在需求端,由AI数据中心、能源转型及电网投资强力拉动,预计在2025年精炼铜小幅过剩后,2026年将转向至少10万吨的短缺。短期铜价或维持高位震荡格局,但受高价抑制需求及宏观不确定性影响,存在阶段性回调的风险。中长期看,铜价中枢上移,2026年在供需缺口扩大、库存低位驱动下有望突破90000元/吨关口,牛市逻辑不改。

程小勇表示,在AI带来的算力用电需求增长没有其他途径替代前,铜供应缺口很难证伪,铜价易涨难跌。同时,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有色金属行业原先通过大规模扩产能、低价和低水平竞争等粗放式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

“近期《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发布,意味着有色金属行业从‘量的增长’迈向‘质的提升’,实现高质量的供给。在提质增效方面,有色金属行业将以高效利用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以科技创新提升高端供给水平、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随着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需求引领行业稳健发展,而低效产能扩张受限,产品将以质量和效用取胜,行业洗牌加剧。”程小勇称。

他表示,对于中下游企业而言,铜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应对,一是做好管理优化,降本增效;二是通过技术改进和工艺优化,研究“以铝代铜”等工艺,以及降低原材料使用成本等;三是通过期货及期权衍生品来对冲铜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截至2025年8月底,A股实业上市公司套保参与率为29.9%,其中有色金属相关企业套保参与率已超过90%。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北方铜业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