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商业化路径尚待进一步探索 Robotaxi赛道道阻且长

来源:电鳗快报 作者:电鳗号 2025-11-17 15:1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头部企业年亏损动辄数十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60%。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安全冗余系统的叠加,让单车改造成本居高不下;而有限运营区域的“盆景式”测试

(原标题:商业化路径尚待进一步探索 Robotaxi赛道道阻且长)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近期,多家Robotaxi企业赴港上市却遭遇破发,股价低迷。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行业技术落地缓慢、商业化路径模糊的集体焦虑。二级市场的冷遇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无人驾驶从“风口”到“风险”的认知转向——当资本故事无法掩盖连年扩大的亏损缺口,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万亿级赛道。



财报数据显示,头部企业年亏损动辄数十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60%。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安全冗余系统的叠加,让单车改造成本居高不下;而有限运营区域的“盆景式”测试,又难以摊薄算法迭代的边际成本。更严峻的是,人类驾驶员成本短期内仍低于L4级全栈解决方案,这种“技术越先进,经济性越矛盾”的怪圈,暴露出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底层逻辑缺陷。



业内分析行业分化正在显现:Waymo坚守Robotaxi高举高打,Cruise转向物流配送寻求现金流。但无论哪种路径,都面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没有规模难降成本,没有盈利难扩规模。特斯拉FSD的订阅模式、小马智行的混合运营尝试,暗示着“渐进式落地”可能比“一步到位”更具生存智慧。当技术理想主义撞上商业现实,企业需要重新定义“盈利”的坐标系:是追求单点突破的财务平衡,还是蛰伏等待城市级基础设施的成熟?



波士顿咨询预测,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美元。但在此之前,行业必须穿越“死亡谷”:政策法规的滞后性、公众信任的脆弱性、供应链的波动性,如同三座大山横亘眼前。或许正如电力革命初期的电车与马车之争,自动驾驶的终局不会属于孤注一掷的赌徒,而属于那些在技术、成本、需求三角中找到动态平衡的长期主义者。盈利不是百米冲刺的终点,而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


《电鳗快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