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e公司观察】超千家会计师事务所接入银行函证电子平台,为审计构筑“数字防线”)
10月23日下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银行函证电子平台接入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机构的公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接入第三方银行函证电子平台的会计师事务所有1095家,其中,153家接入2个平台,31家接入3个平台,绝大部分备案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均已接入平台;接入第三方银行函证电子平台的金融机构有2019家。
这一规模化接入成果,源于多方协同推进的政策实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 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30号)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开展合作,共建了第三方电子函证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传统函证痛点。如今超千家机构的集中接入,标志着这一制度设计从政策蓝图走向落地。
从审计风险防控的核心需求来看,过去,纸质函证依赖人工传递、线下核对,不仅存在被篡改、伪造的风险,还可能因银行与会计师事务所沟通滞后,出现回函不及时、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康得新通过伪造银行函证虚增货币资金、康美药业伪造凭证掩盖资金挪用、东旭集团“提款机”式资金占用等案例,均是惨痛教训。而银行函证电子平台构建了“发函—收函—回函”全流程的数字化闭环,既避免了人为干预的可能,又确保了函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值得关注的是,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双平台乃至三平台接入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函证渠道的覆盖面,减少了因单一平台对接局限可能产生的审计盲区。
在审计效率提升层面,电子平台的规模化接入为审计工作按下“加速键”。传统纸质函证从发函到回函往往需要数周,而电子函证通过实时线上交互,大幅压缩了函证周期,让会计师事务所能更快获取关键审计证据,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复杂交易判断、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等核心专业工作中。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涉及的企业规模更大、财务复杂度更高,电子函证的高效性将帮助审计机构更及时地识别财务风险。
例如,工银函证e信应用API、数据湖等金融科技手段和电子印章改革成果,实现了银行询证函从会计师事务所发起至函证结果返传全过程信息电子化流转,数据集成处理,函证结果自动反馈,函证过程透明且全程留痕,无需人工介入。函证结果通常当天即可返回,业务处理效率大幅提升。
从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长远视角看,电子函证平台的接入,为审计行业搭建了一套标准化数据交互体系。不同会计师事务所、不同金融机构通过统一平台对接,函证的格式、内容、核验标准得以统一,避免了因机构间操作差异导致的函证信息偏差。监管部门也能通过平台数据追溯函证全流程,快速发现审计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此次银行函证电子平台接入名单的公告,绝非简单的“数量公示”,而是我国审计数字化转型从试点探索走向实践落地的重要信号。随着平台间数据共享壁垒进一步打通,不同电子平台信息互通,数字化对审计质量的提升效能将充分释放,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构筑更坚固的“数字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