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泰证券:冷却塔行业多场景共振 数据中心场景打开成长空间)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冷却塔广泛应用于火电、石化、冶金、核电和数据中心等环节,确保生产装置稳定运行。全球冷却塔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数据中心、核电新兴应用场景快速增量。冷却系统能耗在数据中心中占比40%左右,2030年部署在企业内的边缘计算节点将接近1000万个,散热压力持续上升。冷却塔为核聚变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有望快速增加。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冷却塔需求稳步增长,技术路线逐步演进升级
冷却塔是能源与工业系统的关键散热设施,市场需求具备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火电、石化、冶金、核电和数据中心等环节,确保生产装置稳定运行。全球冷却塔市场规模稳步提升。2024年规模约42.7亿美元,预计2033年达74.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39%,增长来自传统市场改造和新兴场景扩张。
产业链结构完善,上中下游分工明确。行业上游涵盖机电设备、钢铁材料、化工材料及其他配件;中游为冷却塔制造商;下游需求遍布石油化工、能源电力、钢铁冶金等重工业,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工业、空调制冷等民用或商业领域。
技术路线以湿式为主,节水趋势下新方案加快渗透。湿式塔效率最高但水耗大;干式塔节水但效率不足;干湿结合塔在效率和节水之间平衡,耗水量仅为传统湿式的20%左右,未来渗透率将提升。
传统行业稳定支撑,新兴应用快速增量
主要场景:火电、石化、冶金与核电提供稳定需求。火电方面,2024年全国装机14.44亿千瓦,占比44%,改造与升级推动冷却塔需求;石化方面,炼油能力达9.56亿吨/年,大型基地需上百台冷却塔,环保压力推动闭式塔应用;冶金方面,吨钢耗水量高,闭式塔替代湿式塔趋势明显。
新兴场景:数据中心:算力扩张、液冷普及,冷却塔为终端散热环节不可或缺。核电:冷却塔为高效运行的关键散热保障。
数据中心算力扩张加速,液冷方案强化冷却塔作用
数据中心能耗攀升,PUE相关政策推动绿色发展,冷却系统是能效优化核心。全球算力快速增长,PUE成为数据中心能效核心指标,政策推动冷却系统向高效、绿色方向发展。冷却系统能耗占比40%左右,2030年部署在企业内的边缘计算节点将接近1000万个,散热压力持续上升。
液冷逐步成为主流,冷却塔在系统中价值提升。液冷比风冷更高效节能,一次和二次侧高效热交换驱动液冷数据中心PUE下降与能效优化;其中冷却塔是数据中心液冷冷却系统的核心设施。市场规模快速扩张。QYResearch测算,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塔市场为34.7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67.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9%。
核电建设向内陆拓展,核聚变研发催生冷却需求
核电向内陆延伸,冷却塔技术升级。内陆核电建设推动冷却塔向节水、低噪、生态友好方向升级,广东廉江项目采用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却塔。
聚变安全清洁可控,能量释放规模巨大。核聚变具有燃料丰富、废物半衰期短、安全性高等优势,单次反应释放能量为化学反应百万至千万倍。中科院与中核两大体系推动中国核聚变发展,国内聚变产业化加速。BEST总装预计2027建成并在全球范围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CFEDR定位从实验验证转向工程示范,实现功率大于1000兆瓦;“星火一号”项目预计2030年建成并实现100兆瓦持续电力并网。
核聚变能源市场扩张带动冷却塔空间。2024年融资规模达71亿美元,呈明显加速态势,2018-2024年新增公司数量超过此前总和,行业快速扩张。冷却塔为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有望快速增加。
风险提示:冷却塔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数据中心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测算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偏差的风险;相关标的业绩不及预期;研报使用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