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光股份:以前沿布局加速“两用技术”融合发展)
福光股份董事长何文波 宋春雨/摄
据了解,福光股份曾为“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任务提供光学镜头,其定制产品业务正助力大国重器“上天入海”。公司起源于1958年的国营八四六一厂,在2006年完成改制,2019年公司登陆科创板,成为了“闽企科创板第一股”。
“科创板上市对我们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助力非常明显,当初募集金额接近10亿元,大部分被用于投资光学元件的最前沿技术。”何文波表示。据他介绍,福光股份正加速推进半导体精密光学领域的研发。
宋春雨/摄
半年报显示,在机器视觉领域,福光股份已经完成连续变焦显微系统镜头的方案设计,变焦显微镜实现0.9um分辨率,在光学成像领域达到亚微米级工业检测水平,可用于精密零件缺陷检测、半导体电路等领域。据了解,公司研制的中继镜镜头也填补了国内空白,可应用于半导体设备领域。
在航天和天文领域,福光股份参与地基望远镜项目并实现量产,协助我国自主建立天球时空基准,服务航天活动、深空探测等需求。在商业航天领域,福光股份的箭载镜头已实现批量生产并持续升级优化,低轨卫星的星敏感器、对地观测镜头、激光通讯产品也在加速设计或交付。
2025年以来,福光股份正加速探索“两用技术”融合发展道路,将定制产品技术融合应用到安防、车载等非定制产品领域。在安防领域,福光股份针对全球市场需求变化迅速开发新产品,包括针对AI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应用场景的焦距段9mm到27mm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等。
在光学元件领域,福光股份为国内知名品牌高端手机摄像头提供的模压非球面镜片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同时,公司在业内率先使用激光切割技术加工玻璃透镜,应用于国内知名品牌手机,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
在车载镜头领域,福光股份持续丰富产品线,成功研制侧视玻塑混合镜头、 1.3M/2.3M不同规格DMS(驾驶员监测系统)镜头,完成新款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镜头设计。“车载是一个大行业,福光的优势在于原本在定制化产品中的积累更强,产品在高端车型以及国外车企的产品上应用会更好。这一块市场成熟,产品也成熟,跑起来的速度会比较快。”何文波表示。
红外镜头也是重要的增量市场。何文波表示:“红外整个行业刚刚进入成长初期。目前整个红外探测器的芯片价格通过国产化正在下降,前端的成像质量在提升,让后端的算法可以更好运用,图像从‘给人看’变成了‘给电脑看’,于是整个行业迅速发展。像无人机、车载、智能家居等场景的应用,都推动红外镜头的市场迅速爆发。”
如今,福光股份正通过定制产品业务和非定制产品业务的“双轮驱动”,推动产品在车载、无人机、智能家居、安防等多领域放量。“我们会保持在定制业务方面积累的严谨性和技术先进性,聚焦高端市场,满足国家和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何文波表示。
责编:万健祎
校对:祝甜婷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