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国置业轻资产转型:逆周期中的战略突围)
当前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上市房企们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2025年上半年,已发布中报的TOP50上市房企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达984.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3亿元,亏损企业占比超过六成。在这场行业寒冬中,南国置业果断剥离传统房地产开发业务,全力转向轻资产运营的战略抉择,正逐渐显现出前瞻性价值。
战略换挡:从房地产开发到资产运营的转身
房地产行业的逻辑近年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24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降首付、降利率等措施接连落地,使行业从规模扩张的增量时代全面转向质量提升的存量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单纯依靠土地增值和开发利润的模式难以为继,轻资产转型成为破局关键。
南国置业于行业深耕中敏锐布局,明确将自身定位为电建集团内房地产开发及城市综合运营业务的唯一上市平台。这个定位给了它独特的“护城河”:能优先承接集团内部的“售转租”业务,比如集团旗下部分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长租公寓项目,无需从零拓展就能获得稳定的运营标的。在业务布局上,南国置业也有清晰的阶梯规划:短期目标是做精“专业轻资产运营公司”,先在商业运营、长租公寓两个核心板块打磨团队能力;长期则要升级为“商业、产业、长租公寓等全业态资产管理公司”,覆盖存量市场的多类需求。这种“先聚焦再拓展”的路径,恰好贴合了行业从增量到存量的转型节奏,避免了盲目扩张的风险。
和传统开发业务“高投入、高杠杆、高风险”的特点不同,商业运营、长租公寓这类轻资产业务,靠的是租金收益、物业管理费、品牌输出费赚钱,现金流稳定且受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小。更重要的是,这恰好踩中了政策导向下的市场痛点:随着租购并举政策深化,城市年轻人对长租公寓的需求在增加;消费升级背景下,优质商业综合体的运营需求也在提升。南国置业的业态布局,既顺应了政策方向,也抓住了真实的市场需求。
价值重构:资源禀赋与运营能力的双重赋能
在轻资产转型的赛道上,南国置业并非孤例。
2024年10月,美的置业完成房地产开发业务剥离。此后,其轻资产收入占比一路提升至76%,毛利率高达35.7%;大悦城聚焦商业运营,仅上半年毛利率就从22.59%跃升至36.35%。这些数据表明,轻资产模式不仅能降低企业对开发业务的依赖,还能带来更高的盈利水平。同行的转型成效,印证了这条路的可行性。
对南国置业而言,这些案例既是参照,也是信心,公司在城市更新、存量资产盘活等领域拥有天然资源优势。只要把运营能力做扎实,依托电建集团的资源优势,就能在轻资产赛道上跑出自己的速度。
需要关注的是,南国置业此番转型不只是“被动过冬”,更是“主动重构竞争力”。从“盖房子”的土地运营商,到“管资产”的城市服务商,这种身份转变背后,是企业对行业未来的判断:房地产行业不会消失,但会换一种方式发展,存量资产的运营能力将成为新的竞争核心。如今,随着政策对轻资产领域的支持不断加码、金融工具对存量资产的赋能逐渐增多,南国置业的布局正迎来更好的外部环境。
或许在行业调整的当下,南国置业的转型成效还未完全显现,但从长期来看,这种“逆周期布局”的战略抉择,大概率能让它在行业新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既抵御住短期的市场波动,也为投资者创造穿越周期的长期价值。当房地产行业逐步迈入健康发展的新生态,南国置业的这步“转型棋”,或许会成为行业转型中的一个典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