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吴证券:国内外设备厂与跨界玩家共同推动等静压设备产业化应用加速)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温等静压的压力与温度区间契合固态电池致密化要求,具备产业化潜力。传统等静压设备厂,如海外龙头Quintus、国内厂商川西机器、钢研浩普等,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加速实现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电池厂、锂电设备等跨界玩家,如先导智能、利元亨携下游产线经验反向定义设备,推动固体电池等静压设备产业化落地。预计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产线中价值量占比约13%,2029年空间有望达29亿元。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等静压设备应用领域广泛,冷/温/热等均有特定适用行业
等静压技术最初主要应用于金属与陶瓷领域,凭借其致密化与组织均匀化优势,逐渐广泛用于改善金属组织、近净成形、高性能陶瓷致密化、缺陷修复等领域;历经七十年验证,该技术早已成熟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电子等多种工业场景。按成型与固结温度不同,等静压技术分为冷、温、热等三类:“冷—温—热等静压依次对应工作温度递增、所需压力递减,成品致密化程度与生产成本递增,而生产效率递减。其中温等静压在致密化性能、生产效率与成本之间实现平衡。
等静压设备可用于全固态电池,实现致密化
等静压工艺可有效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问题,实现致密化:在固态电池循环过程中,固-固界面易出现接触劣化、孔隙残留与颗粒接触不足等问题,通常需要进行致密化处理;传统热压与辊压因压力方向单一、分布不均,易产生边缘效应与层间滑移,难以实现三维致密化和一致性;等静压技术基于帕斯卡原理,能够提高界面致密度、消除内部空隙,改善组件接触效果。
温等静压是当前最优工艺路径:温等静压的压力与温度区间契合固态电池致密化要求,在中温条件下既能提升界面致密度,又可避免高温副反应;同时设备能耗和成本相对较低,具备产业化潜力;相比之下冷等静压致密化程度有限,热等静压温度过高导致副作用突出。
国内外设备厂与跨界玩家共同推动等静压设备产业化应用加速:传统等静压设备厂,如海外龙头Quintus、国内厂商川西机器、钢研浩普等,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加速实现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电池厂、锂电设备等跨界玩家,如先导智能、利元亨携下游产线经验反向定义设备,推动固体电池等静压设备产业化落地。预计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产线中价值量占比约13%,2029年空间有望达29亿元。
用于固态电池的等静压设备目前存在安全性、产能小等瓶颈
等静压设备设计和制造难点核心挑战集中在腔体设计、温/压控制系统及安全性保障,对结构、材料和精度提出极高要求。同时,等静压设备升温加压等环节耗时长,拖延生产效率;立式腔体自动化程度低,产线适配性不足。这些因素限制了等静压设备用于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通过采用前处理工艺优化降低温度与压力要求、增大等静压机的压力容器容积、采用治具预装等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等静压设备生产效率;采用卧式腔体结构则便于融入固态电池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
标的方面
重点推荐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300450.SZ),建议关注整线供应商利元亨(688499.SH)、布局等静压设备的纳科诺尔(832522.BJ)、中航机电子公司川西机器、一级标的包头科发、海外龙头Quintus等。
风险提示
下游应用进展低于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技术替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