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信股份半年净赚598亿,日赚超3亿!市值管理见成效?)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大型央企的业绩表现往往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8月28日,中信股份发布2024年中期报告,以稳健的经营数据展现出“金融+实业”双轮驱动模式的强大韧性,同时通过持续优化股东回报机制、深化国际化布局,为资本市场注入信心。
从核心业绩指标来看,中信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88亿元,净利润598亿元,折算下来日均盈利达3.29亿元。尽管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小幅下降1.6%和2.8%,但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依然凸显出企业扎实的经营功底。中信股份董事长奚国华在致股东的信中表示,得益于中国经济活力与香港市场机遇,公司以稳健经营应对挑战,用改革创新推动转型,交出了一份符合预期的中期答卷。
业务结构层面,综合金融服务与先进材料两大板块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其中,先进材料板块上半年收入1637.02亿元,贡献总营收的44.39%,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综合金融服务板块收入1397.75亿元,占比37.9%,两大板块合计贡献超八成营收,支撑起公司基本盘。值得关注的是,在五大业务板块中,综合金融服务与先进智造实现逆势增长,前者同比增长2.0%,后者增速更是达到7.1%,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而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板块虽有下滑,但整体降幅可控,且新型城镇化板块的短期调整,主要与地产行业周期波动相关,并未对公司整体经营造成根本性影响。
深入剖析业绩背后的增长逻辑,离不开中信股份近年来持续推进的战略改革。2024年,公司启动金融“强核”与实业“星链”两大工程,为业务发展注入新动能。在金融领域,公司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启动科技金融专项行动,整合“股贷债保”全链条资源,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1.41万家,覆盖率超92%;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增长16.79%,绿色债券承销规模位居市场前列,金融业务的专业性与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
实业板块则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新兴领域。中信戴卡铝车轮、铝铸件等产品销量再创新高,全球行业排名稳步提升;在低空经济领域,中信海直成功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试飞,展现出在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能力。此外,公司围绕数字科技、具身智能等领域开展产业并购研究,完成重点项目储备,为长期增长积蓄力量。
国际化战略的深化是中信股份半年报中的另一大亮点。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公司上半年境外收入达658亿元,同比增长15%,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7.9%。实业领域,中信建设拿下阿联酋迪拜住房、乌兹别克斯坦烧碱工厂等标志性项目,沙特利雅得社会住房项目一期预售率超90%;农业板块,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市占率保持领先,国际化业务已从单一项目合作向产业链布局升级。
在资本市场价值塑造方面,中信股份始终将股东回报放在重要位置。2024年公司发布《股东回报规划》,明确未来三年现金分红比例目标,而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2024年度分红比例已达27.5%,超出规划预期。此次中期分红,公司拟派发每股0.20元股息,同比增长5.3%,分红总额58.18亿元,近12个月股息率达5.3%,显著高于恒生指数平均水平,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现金回报。
市值管理的系统性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估值吸引力。自2021年启动市值管理以来,中信股份从1.0版到2.0版方案持续迭代,将所有上市子公司纳入考核并与经营绩效挂钩。除加大分红力度外,公司推动中高层管理人员自愿自费购股,截至2024年9月末购股规模突破1亿港元,形成“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绑定”的良性机制。成效方面,2021年至今公司市值增长超1700亿港币,市净率从0.25倍提升至0.4倍以上,估值修复趋势明显。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中信股份已明确下一阶段发展方向。公司将高标准编制“十五五”规划,进一步强化“金融+实业”双引擎协同效应,深化全球布局,加快释放改革红利。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中信股份通过稳健的业绩、持续的分红、清晰的战略,正逐步构建起“长期价值投资标的”的形象,而随着新兴业务的落地与国际化布局的深化,其未来增长确定性与投资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