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创证券:微生物蛋白商业化加速开探 建议关注安琪酵母(600298.SH)、富祥药业(300497.SZ))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创证券发布研报称,微生物蛋白依托微生物生产蛋白,即是“大食物观”下对未来食品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近年来突破性进展频出,从酵母蛋白获批新食品原料,到国内龙头先后获批美国GRAS认证,商业化稳步推进。微生物蛋白百亿级蓝海市场,技术为核心竞争要素,产能强化先发优势,建议关注有望率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安琪酵母(600298.SH)与富祥药业(300497.SZ)。
华创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微生物蛋白:新技术赋能下更加营养均衡、高效清洁的蛋白新选择
当前中国市场优质蛋白需求持续攀升,但供给端植物蛋白存在进口依赖,动物蛋白则产能受限且环保不足,总体而言优质蛋白供需存在缺口。而替代蛋白基于新食品技术制造,核心优势在于营养均衡、高效清洁,中长期看技术成熟、成本下行,有望成为破局之法、对传统蛋白生产形成降维打击。其中微生物蛋白是替代蛋白的子类,凭借技术优越性脱颖而出,可开发出符合特定属性要求的蛋白,且生产效率高、潜在降本空间更大,当前商业化正在加速推进中。
阶段与潜力:导入验证期,商业化正加速,有望孕育600亿蓝海增量
微生物蛋白在食品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英国企业Quorn开发制作的咸味馅饼,后行业先驱陆续在2010s前瞻性布局该领域,2020年起食品级商业化落地加速,目前处于导入验证期。微生物蛋白有生物质发酵、精密发酵两大技术路径,前者定向筛选目标微生物,后者经基因编辑或诱变修饰对微生物进行设计改造、技术难度更高,相应地前者商业成熟度更高、肉乳制品为热门布局领域,后者进度略有滞后、产品为功能性蛋白多作为添加剂或培养基成分、附加值更高。潜力空间上,该行测算,中性预期2035年中国微生物蛋白原料出厂端市场规模约600亿元,而核心催化主要看一是技术进步、推出爆品加快渗透,二是若政策补贴支持其替代传统动物蛋白则空间进一步打开。
企业布局:创业型长于技术创新,传统赛道龙头具备资金及业务协同优势
创业型:灵活创新,技术引领。头部创业型企业长于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如英国Quorn早在1960s即高通量筛选出丝状镰刀菌并基于此开发肉类产品;美国Impossible Food引领精密发酵技术,开发植物血红蛋白用于改善植物肉风味色泽。在中国,以昌进生物、蘑米生物为代表的创业型企业研发进度紧跟先驱步伐,多款蛋白产品通过美国GRAS认证、商业化量产在即。
快消品/肉制品龙头:轻资产入局,渠道和品牌优势可复用。快消品企业和传统肉企无技术优势,多采用投资、合作开发产品等轻资产方式布局,如雀巢等快消品企业和美国精密发酵乳清蛋白先驱企业Perfect Day合作研发无动物源乳制品,品牌为产品背书、复用渠道优势,在美国部分地区销售测试。
发酵龙头:躬身入局、自建产能,具备菌种、技术、设备等协同优势。百威英博、安琪酵母等发酵龙头积累下工业化发酵经验和知识,基于业务协同性躬身入局。国内安琪、富祥率先自建万吨级产能,量级远高于创业型企业。
格局展望:技术为核心竞争要素,头部创业型企业和发酵龙头兼具技术和资金优势、预计竞争占优
技术是贯穿微生物蛋白企业全发展阶段的底层竞争要素,决定能否成功研发并中试放大、能否通过法规审批、能否开发出物美价廉的终端产品。另外产能通过资金要求拉高进驻门槛、建设周期巩固先发优势,且产能上量有助于释放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利好先发者更快进入经营正循环。头部创业型企业易获融资助力,发酵大厂兼具产业化发酵技术协同和强自造血能力,两类企业预计在竞争中占优。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消费者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梳理相关企业及信息或有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