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ST清研(301288.SZ)新合伙人战略迅速落地 业绩兑现时间线渐明)
清研环境是一家专注于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围绕核心技术的推广构建了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所研发的国际领先的水处理创新技术及相关装备在市政污水处理厂新建、提标、扩容,黑臭河湖控源截污及流域水体水质改善,乡村镇级分散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环保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传统环保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向深度调整,项目回款周期延长,公司业绩受到影响。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为应对挑战,公司于2024年底推出“新合伙人战略”,旨在通过与细分领域优秀团队合作,以共同投资或技术改造方式,切入新场景,抓住商机,实现技术与商业价值的双赢。2025年上半年“新合伙人战略”迅速落地,围绕着危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战略发展方向,公司通过收购福建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海镍业”)、自贡正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鼎环保”),快速切入危废处理及资源化回收和油气田废水处理市场,实现新技术在“新客户+新场景”的应用突破,为业务增长打开新空间。
2025年半年报显示,由于水处理工艺包销售项目尚未实现验收,加之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业务业绩在报告期内尚未释放,导致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上半年公司业绩虽然仍处于下滑态势,但在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业务领域的积极布局和多点开花,为下半年及未来业绩扭转和增长提供了空间。新业务业绩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陆续开始兑现,经初步测算或将有效推动公司实现营收突破1亿元的门槛。
一、福建通海镍业已实现收入 收入上涨将呈现加速度
1.1 收购通海镍业 一个半月实现点火复工
作为清研环境“新合伙人”战略落实的重大成果之一,公司于2025年3月竞得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权,通海镍业主营含镍等有色金属处理及资源化产品生产,与公司原有水处理业务形成环保产业链延伸,实现“水处理+危废处理”的多元化布局。
此后当地媒体(福建日报)报道该工厂已于5月15日正式点火复工。复工现场清研环境董事长刘淑杰表示,在修复、扩充生产条件,打造区域固废危废协同处置中心的同时,还将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推动危废资源化技术在将乐产业化落地。同时,将乐县人民政府与公司新任股东清研环境达成共识,双方将围绕“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化回收、危险处理处置、绿色能源及环保服务等领域”,共同打造区域绿色经济示范项目。
通海镍业目前主要利用含镍、含铬等金属的危废和固废,采用“烧结+矿热炉熔炼”的火法工艺,冶炼生产出镍铬合金产品。产品镍含量为6%~8%,铬含量10%~13%。产品适用于不锈钢冶炼添加剂、各类耐热/耐蚀铸件生产、焊材制造以及作为含镍/铬特钢或合金的中间合金原料等。危固废处理处置行业虽面临项目过剩、价格竞争,但进入壁垒高(需牌照、资金),且存在通过创新提效增收的广阔空间。其产品具备无需自行销售、自主定价、资金回笼快的特点,也契合清研环境战略转型的方向。
1.2 “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已提升至“水处理”同等地位
半年报显示,从5月15日至6月30日一个半月的时间,通海镍业已实现营业收入703万元,营业利润33.29万元,净利润58.20万元。考虑上半年通海镍业可能仍处于复产初期的修复阶段,如果下半年产能完全释放,产值将大幅提升。同时,主要产品镍期货价格在5、6月份处于年内低位,后续售价仍有上涨空间。综上,通海镍业年内营业收入或将呈现加速度成长,整体收入有望超过3500万元。
在清研环境2025年半年报中,在主要业务、盈利模式、生产销售模式的描述中,已将“危固废处置服务及资源化利用业务”提升至“水处理业务”同等高度,位列公司以后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
二、收购正鼎环保 水处理优势实现场景突破
2.1 业务范围向石化板块延伸,实现“水处理+油气田环保”场景突破
收购正鼎环保,是2025年上半年清研环境“新合伙人”战略落实的另一重大成果。2025年6月公司通过收购股权及增资的方式取得正鼎环保67%的股权。随后,公司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政府签订《绿色低碳循环利用项目投资协议》,并于同日举行了川南页岩气钻井废水治理项目(一期)项目的开工仪式,该项目主要实施主体为正鼎环保。这也标志着清研环境成功进入西南地区油气田废水处理市场,业务范围从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向油气田废水处理板块延伸,实现“水处理+油气田环保”的场景突破。
根据《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公告》显示,该项目建设周期约为12个月(最终以实际开展情况为准),计划投资总额为5,743.82万元,一是自贡正鼎自有资金1,000万元;二是清研环境向自贡正鼎提供借款4,743.82万元,其中,以超募资金提供借款3,147.87万元,以自有资金提供借款1,595.95万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经公司测算,本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2.30%,投资回收期5.60年(不含建设期)。仅以现金回收年限推算预计能产生近一千万的现金流,该项目业绩或将在2026年年报中有所体现。
2.2 布局新场景运营资产 未来市场增长可期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页岩气发展规划(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根据国家能源局及权威机构数据,2024年中国页岩气总产量超过250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贡献了全国50%的产量),同时强调要加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一政策框架不仅为页岩气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相关钻井废水治理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因政策法规和技术成本等各方面的制衡,川内能处理钻井废水的企业有限,处置的设备设施严重不足,本项目的建成将填补自贡市页岩气钻井废水处理设施的空白,满足川南地区页岩气开采业对钻井废水治理的需求。“十五五”规划大概率将继续扩大该区域页岩气开采力度,相对废水治理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
油气田开采废水处理工艺复杂、资源禀赋要求高、资金需求大的特点,恰能发挥清研环境上市公司优势,借助新合伙人模式整合资源,快速建立标杆引领效应。作为国内污水处理的标杆企业,清研环境拥有多年的废水处理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经验,掌握多项水资源处理领域内的核心技术,所提倡的资源化治理思路如能在新业务上应用,则收益空间将更具想象力。
正鼎环保切入油气田废水处理市场,不仅达成了清研环境从市政环保向工业客户转型的发展规划,还开始在水处理新场景中布局运营资产,开启持续收益的商业模式。这在传统环保市场持续低迷的当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水处理业务深耕细作 新合伙人战略落地迅速
3.1半年报收入下降缘于市政水处理业务下降,工业水处理在手订单尚未实现验收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4.48万元,同比下降30.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8.28 万元,同比增加46.57%。公司依据年初确立的战略转型方向,营销重点从政府客户转向工业企业客户,从市政污水转向工业污水,并拓展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一方面,公司报告期内市政污水处理工艺包销售项目验收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而工业污水板块的项目尚未验收;另一方面,公司报告期内依据“新合伙人”生态化合作计划,新拓展的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业务的产能尚在持续恢复中,尚未形成规模化销售,因此造成营业收入相比上年同期下降。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自2024年底从市政水处理项目向工业水处理发展,从行业惯例来看,新项目一般年初做预算,年底结算,因此收入会集中在下半年随着后续项目验收工作的逐步完成,相关收入有望在未来季度得到有效释放。
从公司业务基本面来看,其核心技术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系列技术等仍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且新合伙人战略下的通海镍业已贡献收入、正鼎环保项目也在顺利推进,原有业务与新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随着后续设备销售项目验收的推进以及危固废处置资源化利用业务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收入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支撑均较为稳固,短期业绩波动不改变长期发展向好的趋势。
3.2、水处理业务深耕细作 注重有效增长
清研环境是专注于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系列产品、T-Bic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系列产品以及限氧RPIR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系列产品等核心技术,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些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能够有效解决各类污水处理难题。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了RPIR技术,推出第二代MCBR模块,水力表面负荷实现大幅提高,模块通量实现倍增,单个MCBR模块处理水量可达400~600m3/d,管道布置更加简洁,进一步减少建设成本和降低施工难度。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院士代表“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清研环境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厌氧氨氧化技术、AOA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开展深度合作。
清研环境所擅长的RPIR 技术不仅能为污水处理厂大幅减少土地需求,还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可实现建设和运营成本的降低。目前,公司已经在全国 28 个省市建立了超过 300 万 m3/d 的工程案例,其RPIR技术以其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还入选了《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名录》,并被评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2025年1月,清研环境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中标香港沙田污水处理厂中试工程,并获得香港渠务署DSD给予10万港元R&D经费资助,这不仅再次验证了 RPIR 技术在高效利用城市土地方面的显著优势,也为海外业务拓展开启了良好开端。
3.3、新合伙人战略落地迅速 新业务多点开花
为系统性应对行业挑战,公司于2024年提出面向新十年的“新合伙人战略”,旨在通过与细分领域优秀团队合作,以共同投资或技术改造方式,切入新场景,抓住商机,实现技术与商业价值的双赢。一年时间,随着新合伙人战略的深入推进,清研环境不仅在危固废处理、油气田废水处理等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还在污泥处理处置、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等新兴业务场景中积极布局,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形成了优势互补。这种多点开花的业务格局,不仅丰富了公司的收入来源,也增强了其抵御单一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业绩的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公司于通海镍业、正鼎环保等公司的收购事宜以及业务推进过程中展现出的高效率,彰显了公司在推行“新合伙人战略”时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公司凭借科研背景与技术优势,在开展新业务时充分考量当地产业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相应地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此举为深耕区域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原有水处理业务在当地的落地。
目前,公司合并口径下的货币资金超过3亿元,充足的资金有利于为后续业务拓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未来,随着更多新合伙人项目的落地和产能释放,清研环境有望在环保行业的细分赛道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水处理业务与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业务的协同共振,推动公司整体业绩迈上新台阶。
公司于2025年7月22日推出新一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13名核心骨干授予10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6.85元/股。该13名核心骨干均为高新技术人才及新项目核心负责人,这一举措为公司高效推进技术创新和“新合伙人计划”落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此外,公司推进股权激励政策常态化(曾于2019年10月、2020年3月和2020年12月分别实施了三次股权激励),更是以高技术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模式的体现。通过股权激励,清研环境将股东利益与技术团队紧密绑定,增强人才归属感,确保团队稳定和可持续性创新发展。
风险与挑战
清研环境2025年半年度报告虽显示出业绩下滑态势,但公司在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业务领域的积极布局和多点开花,为未来业绩扭转和增长提供了空间。然而公司发展仍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对公司项目拓展和实施产生一定影响,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可能导致公司项目回款周期延长。其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优势,同时在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也需不断提升能力。
需要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重点项目、工程推进进度,同时留意公司在市场竞争、人才储备等方面的表现。随着公司业务的逐步拓展和技术的不断优化,有望在未来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