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药明合联全年营收同比增长预期上调至45%以上)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获悉,8月18日,药明合联(02268.HK)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
得益于“赋能、跟随并赢得分子”战略的深化执行,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2.2%,毛利9.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2%,毛利率达36.1%。净利润同比增长52.7%,至7.4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达27.6%。期内,公司全球客户总数扩大至563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64家客户。
截至报告期末,其iCMC项目总数累计增至225个,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签iCMC项目37个,创历史新高;同时,成功获得11个PPQ(工艺验证)项目及1个商业化项目,项目管线向后期阶段稳步推进。
“2025年上半年,药明合联再次铸就了生物偶联药物 CRDMO领域的非凡成就,以标志性的‘药明速度’推动项目签约数量增长创历史新高,客户基础进一步扩大,技术平台迭代与产能布局均取得里程碑式进展”。药明合联首席执行官李锦才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高质量执行、深化精益运营体系,在前沿技术领域加大战略投入,赋能全球合作伙伴突破治疗边界、探索创新疗法。”
「卖水人」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次日举行的业绩电话会中,公司进一步释放出积极信号——基于在手订单与产能释放节奏,将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预期从35%上调至45%以上。
指引上调源于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包括行业景气度延续,ADC等生物偶联药物市场持续爆发式增长,全球制药巨头和创新药企对一体化CRDMO服务需求旺盛;订单储备充足,未完成订单总额达13.29亿美元,同比增长57.9%,为业绩兑现提供保障;项目进展加快,项目管线向后期阶段推进,今年预计将有2-3个客户项目递交BLA;产能释放加速,无锡基地DP3制剂车间已完成GMP放行,新加坡基地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商业化生产能力将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药明合联已通过“一体化技术平台赋能+同一园区一站式生产”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技术方面,公司上半年完成超2300个生物偶联药物分子早期研究,涵盖双抗ADC、双载荷ADC以及DAC、AOC等前沿领域,技术储备深度和广度均领先行业。新签署的37个iCMC项目也展现了高度差异化的靶点选择与创新技术路径,与全球生物偶联药物创新趋势一致。
截至报告期末,综合型ADC项目增至201个,综合型XDC项目数量提升至24个,持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开发需求。
“我们不仅参与ADC&XDC项目早期研发,更通过技术赋能推动客户分子向商业化迈进。”公司管理层在电话会中强调,专有的WuXiDARx偶联技术平台、X-LinC接头技术以及WuXiTecan-1和WuXiTecan-2载荷连接子创新技术已成为行业创新标杆,助力客户构建差异化研发优势并加速研发进程。
产能方面,在“全球双厂生产”战略指引下,目前药明合联已在无锡和新加坡持续推进产能布局,为明年的商业化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新加坡基地投产与无锡产能的进一步攀升,药明合联有望持续收割全球生物偶联药物产业化带来的红利,巩固其“卖水人”龙头地位。
全球TOP20药企半数以上入局
截至6月底,药明合联累计服务客户563家,较2024年末新增64家,其中2024年全球收入排名前20的制药公司中13家已与药明合联建立合作。
这一客户基础的扩大和结构优化直接反映在了交易数据中。2025年1-7月,全球ADC对外授权金额超10亿美元的交易中,药明合联客户贡献超75%总金额;同期ADC并购交易中,75%被收购企业为其现有客户。
在业务快速增长及产能扩张的推动下,集团全职员工总数同比增加51.7%,达到2,270人。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海外的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74%增加至82%,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其中北美占比由去年同期50%提升至52%、欧洲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6%提升至22%,其他地区占比维持在8%。
“海外市场收入加速源于客户管线向后期阶段推进,而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亦将贡献增量”。 公司管理层在电话会中透露。
截至8月20日港股收盘,药明合联报收57.65港元,股价较今年最低点已累计上涨约133%,目前对应总市值近700亿港元,TTM市盈率47.72.
根据电话会,药明合联的市占率已经从2022年的9.9%跃升至目前的22.2%,2025年上半年赋能客户获得全球最多的IND获批数。
另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行业报告预测,2024-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高达31%。叠加行业蓬勃趋势,预计药明合联迈向千亿市值不会太久。
作者:苏打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