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4亿港元吞下两家港企,歌尔股份的“精密野心”藏着哪些图谋?)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歌尔股份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业务拓展和升级的路径。7月22日晚间,歌尔股份一则重磅公告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公司拟以约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5亿元)的巨资,收购香港联丰全资子公司香港米亚及昌宏有限公司100%股权。若此次交易顺利完成,将成为歌尔股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并购案,其深远影响值得深入剖析。
01
收购背后的战略考量
歌尔股份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收购意在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增强在精密结构件领域内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深化公司的垂直整合能力,持续巩固与行业领先客户的合作,推动公司主营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如智能手机、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持续迭代升级,对精密结构件等零组件的材料性能、美观性和精细化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歌尔股份作为智能硬件领域的龙头企业,需要在核心零组件环节进行强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从业务板块来看,2024年歌尔股份实现营收1009.54亿元,同比增长2.41%;归母净利润为26.65亿元,同比增长144.93% 。其中,精密组件业务板块去年实现营收150.51亿,占总营收比重14.9%,毛利率为21.51%,成为歌尔股份去年增长最快的板块。这一数据显示出精密结构件业务的潜力,也促使歌尔股份加大在该领域的布局力度。
02
被收购标的公司的优势
此次歌尔股份拟收购的香港米亚和昌宏有限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内具有显著的行业领先竞争力。香港米亚成立于2007年,生产基地设在东莞,主营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可穿戴装置、无人驾驶飞机、计算机等领域;昌宏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生产基地同样位于东莞,主营机床与刀具,产品主要用于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模具制造等。
两家公司在金属/非金属材料加工、精细化表面处理等相关领域内拥有深厚的核心技术积累,并且与行业领先客户长期保持合作,具备可观的营收规模和资产规模。公告显示,上述两家标的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合计约港币91.1亿元(未经审计)。这些优势与歌尔股份现有的精密结构件业务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有助于歌尔股份快速提升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03
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提升
一旦收购成功,歌尔股份在精密结构件业务规模上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香港米亚和昌宏有限公司的营收将直接增厚歌尔股份的业绩,进一步巩固其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市场地位。同时,通过整合双方的技术和资源,有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在技术研发方面,歌尔股份和标的公司可以整合各自的技术研发团队,共同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例如,将歌尔股份在声学、光学、微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标的公司在金属/非金属材料加工、精细化表面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更具创新性的精密结构件产品,满足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此次收购是歌尔股份深化智能硬件产业链垂直整合的重要举措。精密结构件作为智能硬件的核心零组件,其自给能力的增强将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有助于歌尔股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巩固与头部客户的合作黏性。
受此消息影响,7月23日,歌尔股份股价最终收报23.54元/股,跌1.13%,总市值为821.9亿元。市场的短期波动可能源于投资者对收购交易的不确定性以及大额资金支出的担忧。然而,从长期来看,若此次收购能够顺利实施并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歌尔股份有望在智能硬件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