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北芯生命上会迎考:持续亏损5亿业绩回暖,销售费用率远高同行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北芯生命上会迎考:持续亏损5亿业绩回暖,销售费用率远高同行)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7月18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召开2025年第23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芯生命)的首发上会事项。

北芯生命是一家拟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医疗器械公司,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在稳步推进的营收背后,北芯生命也面临持续亏损、期间费用畸高等一连串问题,公司未来业绩能否持续增长、经营与支出能否平衡还有待时间检验。

三年持续亏损5亿,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增

天眼查显示,北芯生命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开发为心血管疾病诊疗带来变革的精准解决方案。

自成立以来,北芯生命根据心血管疾病诊疗临床需求和前沿技术发展持续布局了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房颤等领域。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北芯生命累计向市场推出11个产品,在研产品共有6个,覆盖IVUS系统、FFR系统、血管通路产品、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及电生理解决方案五大产品类别。

北芯生命的核心产品IVUS系统、FFR系统分别于2022年及2020年获批上市,并自其销售获得收入,虽然前期收入增速较高,但由于创新产品上市前期的市场准入、市场教育及推广至实现规模销售需要一定周期,公司仍主要以IVUS系统和FFR系统销售收入为主,尚未达到较大规模。

从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FFR系统销售产生的收入分别为8058.47万元、7914.58万元和7745.84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31%、43.06%和24.48%。

随着北芯生命核心产品IVUS系统以及单腔微导管、双腔微导管挂网、招标、入院等环节逐步完成,相关市场推广及教育的不断推进,上述产品销售收入将逐步提升,2023年及2024年度公司核心产品IVUS系统销售规模快速增长至9708.59万元和2.17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82%和68.62%。

量价方面,报告期内,北芯生命的主要产品FFR系统的销售单价分别为2955.72元、3204.93元和2996.46元,期间价格的小幅波动主要系受不同阶段公司的促销政策变动影响、境内外市场销售占比变化以及经销商层级调整等因素所致。

同一时期,IVUS系统的销售单价分别为6496.62元、3856.29元和2696.36元,单价下降主要受公司的促销政策及2024年IVUS集采陆续落地影响。

受前述提及的因素影响,北芯生命的营收规模在近几年增长较快,不过公司也面临持续亏损而带来的失血困境。

报告期内,北芯生命实现营收分别为9245.19万元、1.84亿元和3.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1.55亿元和-5373.97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1.64亿元和-6294.1万元。过去三年时间,北芯生命合计亏损金额约5.09亿元。

北芯生命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IVUS系统、单腔微导管、双腔微导管等产品在2022年度陆续完成获批并上市销售,延长导管于2023年上半年获批上市,若公司新上市产品商业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产品市场接受度不高,或在各区域挂网及入院流程无法如期完成,收入增长在短期内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3.50%、65.02%和63.32%,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3.51%、65.02%和63.31%。其中,2022年、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较上一个年度增长4.61、1.51个百分点,2024年北芯生命的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1.71个百分点。

同一时期,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67.66%、65.22%和64.33%,略高于当期北芯生命的综合毛利率。

对此,北芯生命解释称:报告期初,公司FFR压力微导管生产销售初成规模,生产工艺流程正在持续优化,且整体业务规模相对可比公司仍较小,材料采购成本、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均较高,且可比公司的业务及产品处于成熟期,整体商业化发展进程也与公司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北芯生命合并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为-7.36亿元,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2025年1-3月,北芯生命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04.9%;净利润1867.98万元,同比增长184.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38.54万元,同比增长170.13%。

北芯生命预计,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55亿元-2.61亿元,同比增长75.6%-79.7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400万元-5200万元,同比增长246.27%-272.8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400万元-4200万元,同比增长190.07%-211.26%。

期间费用畸高,销售费用率远高同行

为了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北芯生命也依赖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销售等经营活动提升各项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公司的各项支出费用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过投资者质疑声音较多的是,北芯生命的各项费用支出畸高,且明显远高于同一时期可比公司均值水平。

报告期内,北芯生命的期间费用分别为4亿元、3.22亿元和2.81亿元,占当期收入比重的432.64%、175.17%和88.76%。2022年,公司当期销售费用投入要高于当期营收规模的四倍不止。尽管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期间费用投入已下滑过半,但整体仍维持在超高水平。

详细而言,北芯生命期内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588.23万元、1.03亿元和1.1亿元,占当期收入的82.08%、55.98%和34.61%,销售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会议费、差旅费等构成。

与同一时期同行可比公司销售费用率均值的26.04%、23.25%和20.92%相比,北芯生命当期的销售费用投入要高于可比公司均值13个百分点以上。

进一步分析,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占比分别为49.2%、43.05%和48.01%,会议费占比分别为12.2%、14.03%和13.44%,差旅费占比分别为9.64%、10.82%和10.4%,业务招待费占比分别为6.52%、5.41%和4.47%,宣传推广费占比分别为2.51%、3.30%和2.67%。

在第一轮审核问询函中,上交所对于北芯生命销售费用的构成进行了关注,要求北芯生命说明:销售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分析销售人员平均薪酬以及合理性;是否存在不当的利益输送;发行人防范商业贿赂风险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等。

对此,北芯生命于问询函回复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处于商业化初期,收入主要来自于FFR压力微导管和IVUS成像导管,销售收入整体规模仍较小但增速较高。公司的会议费和宣传推广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于可比公司,主要因公司作为该领域国产企业先行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举办会议、进行市场调研等推动整体行业的理念及操作能力提升,预计未来公司的费用水平将逐渐降低至同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北芯生命还强调,发行人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支出均与实际情况相对应,不存在不当的利益输送的情形。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监管层关注高销售费用率的核心在于防范财务舞弊和商业贿赂,2025年监管重点包括打击“变相利益输送”,规范学术活动,要求企业加强内控制度。北芯生命的高费用率与行业合规趋势背道而驰,很自然会成为监管焦点。

张孝荣指出,公司高销售费用(尤其是学术推广、会议及差旅费)是个异常信号,需警惕合规隐患,比如:学术推广可能通过虚构活动变相行贿;会议费易滋生虚假报销;差旅费可能因管理松散导致虚报。公司得把每笔钱花得明明白白,比如公开会议记录、差旅行程,证明钱没乱花。建议企业完善内控流程,透明化披露费用细节,加强合规培训,并主动配合监管核查,以证明费用合理性与业务真实性。

除了销售费用外,北芯生命管理费用率也显得过高,研发费用率优于同行。

报告期内,北芯生命的管理费用分别为2.06亿元、8778.94万元和6970.38万元,占当期收入的222.68%、47.72%和22.02%;研发费用分别为1.32亿元、1.31亿元和1.01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42.73%、71.43%和32.04%。

于上述同一期间内,管理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3.18%、14.16%和11.87%,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37.69%、25.97%和18.44%。

2022年,北芯生命的管理费用高于当期营收的两倍不止,公司方面表示,主要因该年度公司对部分管理层进行了股权激励且未额外约定服务期等限制条件,使得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的股份支付费用1.33亿元;公司股票申请在H股上市,2022年产生相关中介服务费;公司进行股权融资,2022年度由此产生的财务顾问费用及融资服务费用为347.89万元。

报告期内,北芯生命实施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1.49亿元、6185.95万元和3937.16万元,导致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增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便研发费用率大幅领先同行,但公司的研发人员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北芯生命研发人员数量持续下滑,分别为151人、136人及109人,同时,且存在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的情况。2024年8月,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李恒伟离职。离职后,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分别为宋亮、李林、张鹏涛。

经营现金流转正,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高

在报告期初的各项费用投入、前期新品研发、销售渠道搭建、日常经营管理等多项经营支出下,北芯生命当期的现金流自然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报告期各期末,北芯生命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61亿元、-1.38亿元和2990.72万元,各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分别为-5.07亿元、388.92万元和-2095.1万元,最近三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累计净增加额为-5.24亿元。

2025年1-3月,北芯生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32.27万元,同比增加237.91%,主要原因为本期销售收入增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增加较多。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北芯生命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3209.9万元、3598.83万元和1503.7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北芯生命处于产品商业化初期,客户主要为境内和境外经销商。公司通过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订单合同、诚信承诺函、授权书等方式确立经销合作事项。且报告期内由于公司授权单个经销商区域相对较大,因此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报告期内,北芯生命向前五大客户销售取得的收入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2.06%、62.28%和74.21%。其中,因2024年国药菱商终止与公司平台经销的合作关系后,相应区域业务由嘉事唯众承接,因此2024年北芯生命来自嘉事唯众的收入占比较大。同一时期,北芯生命向嘉事唯众销售金额分别为0.00万元、5225.29万元和1.73亿元,占比分别为0.00%、28.40%和54.67%。

此次IPO,北芯生命计划募集资金9.52亿元,其中3.82亿元用于介入类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4.7亿元用于介入类医疗器械研发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而在产能消化方面,北芯生命总体保持稳定向上。报告期内,FFR系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2.67%、67.06%和67.54%,IVUS系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3.02%、93.17%和98.64%,血管通路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5.93%、52.01%和83.89%。

此次并非北芯生命首次尝试IPO,根据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8月,北芯生命曾递表港交所,高盛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机构,后因上市申请材料失效而告终。

港股失利后,北芯生命将目光投向科创板,并于2022年10月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2023年3月,北芯生命的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在经过两轮审核问询函后,北芯生命也终于走到上会阶段。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本次发行前,北芯生命整体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公司实际控制人宋亮的持股比例较低,直接持有公司16.1530%的股份。除自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宋亮通过担任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北芯共创、北芯橙长及北芯同创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控制公司13.4140%的股份,宋亮自身及通过其控制的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29.5670%的股份。公司第二至第四大股东红杉智盛、DechengInsight、国投创合分别持有公司10.1759%、9.6743%及7.1479%的股份。

北芯生命提示称,本次发行后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降低,存在控制权发生变化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港湾财经出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创新医疗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