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投系人事连环局:林峰告别一年游金租,急赴北部湾财险挂帅闯关)
【来源:机构之家】
广西金融圈再现关键人事布局。在国富人寿高管层大变阵与新董事长呼之欲出的同时,机构之家注意到,与其同属广西投资集团麾下的北部湾财险,其悬空九个月的董事长席位上,也同步落定了继任者——据广投集团日前党代会披露信息,原北部湾金融租赁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峰,已完成北部湾财险党委书记的接任程序,同时拟任董事长一职。
来源:广西投资集团公众号
作为中国—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关键资本支点,广投集团手握的财、寿险双牌照,是其金融版图中极具价值的稀缺资源,却也始终伴随着协同效应的现实考题。近期北部湾财险、国富人寿乃至北部湾金租、国海证券等体系内机构密集的人事更迭,绝非孤立事件,其联动轨迹清晰指向地方金控平台对旗下金融板块进行深度整合的战略意图。
林峰接掌北部湾财险之际,前任董事长秦敏与总经理王建伟搭档的三年已为公司打下关键基础:成功止血扭亏,承保质量显著优化。林峰此番接棒,肩负着破解车险依赖、强化盈利能力、平衡本土发展与跨省扩张等重任,这些都将直接检验新掌舵者的经营智慧。
北部湾金租轮岗13月后,林峰空降北部湾财险
2024年10月,秦敏结束了其在北部湾财险约三年的董事长任期,因工作调动而卸任。而继任者林峰的任命,体现了股东方一以贯之的用人策略。
这位生于1974年的金融老将履历里遍布股东烙印,此前同时担任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及北部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随着新职位的公布,其名字已从已不在这两家机构高管名单中,职业生涯新篇章正式开启。
图片人物系 林峰
值得注意的是,林峰北部湾金租董事长任期仅一年有余即闪电转岗——从2024年4月履新,至2025年5月底离任,实际在任远低于金融机构高管通常三年以上的任期惯例。此番火线换将,印证广西国资系统对北部湾财险这一核心金融牌照的战略重视,亟需熟悉集团协同战局的掌舵人迅速到位。与此同时,林峰在北部湾金租的职位由副董事长兼总裁张云晖接任,这一人事安排延续了体系内部选拔和轮岗的用人策略。
来源:北部湾金租公告
林峰的职业生涯集中于金融板块,从金投集团副总到北部湾金租董事长,始终在类金融领域深耕;而原董事长秦敏则多集中在实业领域,从农业投资、电力能源到化工等多元领域,在区域金融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林峰的上任或将带来更具金融属性的战略布局。
与林峰搭档的是总经理王建伟。这位1971年出生的保险业老将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2022年6月市场化选聘至北部湾财险任总经理,兼任首席风险官、合规负责人。此前曾在华安财险担任副总裁兼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后转战中民瀚丞保险经纪任副总经理。
管理团队中,三位副总经理宁园园、汪洋、苏万治以及总经理助理农永坚构成核心班底。汪洋同样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而宁园园则与王建伟类似,具有广西投资集团背景。这样的高管配置,既保持了市场化专业人才的引入,又延续了股东方对关键岗位的掌控。
打破藩篱,广投系金融板块的深度整合信号
毫无疑问,此次人事变化带有鲜明广投系烙印。作为地方金控中罕有同时握有财险(北部湾财险)、寿险(国富人寿)双牌照的集团公司,其人事流转从来不是孤立事件。
同属"广投系"的国富人寿近期也经历管理层大变阵:原董事长王海河转战国海证券后,原总经理助理吴传明退出经营层后获董事席位,被业内视为接任董事长的强烈信号,新任副总经理刘先云火线补位,管理层出现"一正四副"的新架构,其余高管也职位也不同程度调整。这一系列变动背后,折射出广西金融国资体系的人才流动新态势。
北部湾财险与国富人寿的人事调整,共同指向广投集团金融板块的深层次战略意图。作为广西首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广投集团已形成"产业为基础、金融为保障、投资为引领"的产融协同发展战略。其金融板块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产寿险)、基金、租赁、资管、担保、小贷等多种业态,但各机构之间协同不足、各自为战问题突出。
在金控一体化背景下,广投集团亟需强化对旗下金融机构的管控能力,而人事调整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林峰从北部湾金租转任北部湾财险,王海河从国富人寿调至国海证券,本质上都是集团在"一盘棋"思维下的人才调配,旨在打破机构藩篱,促进资源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广西作为中国—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核心支点,其金融棋局动向牵动区域战略纵深。北部湾财险与国富人寿此番人事连环调整,已超越常规岗位轮替的表层逻辑——背后是地方金控平台对治理架构与战略执行连贯性的刚性把控。唯有稳定的人事布局,方能确保金融资源深度聚焦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跨境服务支撑体系。
当增长按下暂停键:北部湾财险的盈利突围
自2013年成立以来,北部湾财险便以其富含地域特色的名称,与长江财险、珠江人寿等一同跻身“水系命名派系”,彰显了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深耕本土经济的战略意图。截至2024年底,北部湾财险已在广西、广东、贵州、四川及深圳设立五家一级分公司,形成了以西南为核心的业务布局,其在广西的广泛分支机构为其赢得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其发展轨迹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20年之前,公司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2015-2020年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展现出地方险企的扩张活力。然而,这一势头在2021年后戛然而止,尽管公司相继在贵州、四川设立分公司,试图通过区域扩张突破增长瓶颈,但保费规模始终徘徊在40亿元门槛之下,省外市场布局并未带来预期的业务放量。
2024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仅实现2.9%的微幅增长,达到38.4亿元。但结构性困境凸显:虽然广西本土市场占有率稳定(保持第4位),但跨区域发展的边际效益持续递减,反映出地方险企在异地扩张时普遍面临品牌认知度不足、渠道渗透力有限等硬约束。
北部湾财险的业务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双支柱"特征,但这种依赖正逐渐演变为发展瓶颈。2022-2024年的数据显示,车险业务持续扩张,保费从14.62亿元增至18.79亿元,占比从40.6%攀升至48.9%,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与此同时,曾经与车险并驾齐驱的农险业务却显露疲态——保费规模在12亿元左右徘徊后出现下滑,2024年降至11.52亿元,占比也从33.6%收缩至30%。
来源:联合资信评估报告
此外,除车险和农险外,其他险种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这种过度依赖车险的业务结构,可能使公司在未来面临车险市场向新能源车险转型时的盈利压力,也暴露出其在产品创新和业务转型上的乏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广西本土险企,农险本应是其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但2024年的收缩态势表明,公司在特色险种培育上仍需突破。
从盈利情况上来看,过去十年间,这家广西本土险企虽然多数年份保持盈利,但累计净利润尚不足1亿元,盈利能力之薄弱可见一斑。2021-2022年连续两年亏损超亿元的窘境,一度暴露出公司在风险定价和成本管控方面的短板。转机始于2021年秦敏-王建伟管理班子上任后的铁腕改革:通过精细化核保、严控理赔水分等举措,推动公司重返盈利轨道,这一转变凸显了两位领导者在公司复苏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审视公司近三年的综合成本率,从106.17%降至99.66%,再微升至100.77%,这一变化趋势显著,主要得益于综合赔付率的优化。具体到主要险种,车险的承保质量在过去两年显著提升,2024年更是实现了1.87亿元的承保盈利,这一成绩不仅扭转了多年的不利局面,也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意外伤害险这个"小险种"却成为盈利黑洞,尽管其规模已萎缩至2024年仅1.2亿元,却仍在持续蚕食公司整体利润。整体来看,公司近些年业务发展保持审慎步伐,业务结构优化,盈利质量改善。
数据来源:历年年报(前五大险种信息)
据北部湾保险官方公众号信息,公司将继续秉承“风控为先、效益至上、规模并重、均衡发展”的经营哲学,致力于走上一条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展望2025年,北部湾财险的战略重点或将锁定在数字化转型、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区域经济服务等方面。
对于新任董事长来说:既要借力广西金投集团的政商资源网络,在非车险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同时还需维持来之不易的承保盈利。特别是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大背景下,这家地方险企能否打破车险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构建真正具有区域特色的保险服务体系,这将直接关系到其能否突破规模瓶颈,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