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时报观察|夏粮丰收在望 农业技术进步立了大功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7-01 08:00: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时报观察|夏粮丰收在望 农业技术进步立了大功)

夏收已接近尾声,今年有望再迎一个丰收年。丰产的背后,离不开农业技术的进步,包括灌溉技术、育种技术、农业专业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

传统农业收成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近些年,国内一些地方干旱天气不断,今年同样如此,持续干旱、高温、大风日数偏多。此时恰逢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需要大量水分。麦田如果缺水干旱,会减少亩穗数,对穗粒数也有较大影响。

河南是小麦种植大省,每年小麦播种面积达8500万亩。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和技术正在快速推广应用。小麦播种时,滴灌带随着播种机械一同铺设至田间,连接主管、接上水井后,浇地十分方便。亩次灌溉用水量由原来的200立方米降为40立方米,减少了地下水抽取。另外,滴灌配合施肥罐,还能实现水肥一体化,降低了施肥难度,也便于作物吸收。滴灌大大减少了劳动数量和劳动强度,管理起来比较轻松。因为滴灌可以做到少量多次,根据农作物需求进行灌溉,保证了农作物一直处于比较良好的墒情中。

滴灌本来是以色列率先使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新疆较早开始引入,一开始是用在经济作物上,现在大田作物也在使用,这得益于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让滴灌成本大幅下降,普通农田使用起来也有了性价比。

滴灌需要地下水源配合,还有些区域为丘陵地带,干旱且没有灌溉条件,就需要种植耐旱农作物,当地培育出耐旱小麦品种,其根系可达3米以上,远超普通小麦。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沙化盐碱地,今年农户种植的冬小麦亩产达到700公斤。这种地块有机质含量低,风蚀沙化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技术人员选择抗旱、耐盐碱的小麦新品种,然后通过播种期缩行增密、全程水肥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小麦高产。

近年来种田大户日渐增多,种田大户更愿意采用节省劳动力的机械化耕作,增加投资采用新技术,听取农业技术人员的建议,采取积极措施消弭天灾影响。粮食稳产增产离不开我国庞大的农业技术服务群体的帮助,以及我国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这些均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比较优质的环境。

责编:叶舒筠

校对:姚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