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保产险两机构合计被罚136万!浙分一副总六年四罚、行业罕见)
【来源:机构之家】
6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针对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产险”)两家分支机构分别发出罚单,其中浙江分公司因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被罚款80万元;温州分公司同样因此事由被罚款56万元,两家机构合计被罚136万元。
个人处罚方面,时任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叶咏蓁被警告并罚款16万元;时任太保产险温州分公司副总经理陈首伟被警告并罚款14万元。
两人均非首次遭到处罚,叶咏蓁尤为夸张
机构之家注意到,这两位副总经理均不是首次被罚,2024年6月25日,温州分公司因多项事由被罚款116万元,孙勤(时任太保产险温州分公司总经理),陈首伟(时任太保产险温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分别被罚款16万元、11万元。
而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叶咏蓁的违规记录更是令人瞩目,监管处罚记录显示,自2020年8月至今,叶咏蓁已经累计收到了四张罚单。此前三次处罚如下:
2020年8月处罚记录显示: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曾因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协议书》已下发或已签署、交通事故责任比例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下调38笔未决赔案的交通事故责任比例,造成当月未决赔案估损金额减少572.99万元。叶咏蓁作为车险理赔未决赔案管控责任人,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监管机构依法对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罚款50万元;对叶咏蓁警告并罚款10万元。
2021年4月,该分公司因编制或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等问题被监管处罚,被处以50万元罚款,叶咏蓁对此负有责任,再次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
2024年7月,该分公司因存在编制或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条款费率,被罚款85万元,叶咏蓁再次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
包括此次最新处罚在内,从2020年8月至今,叶咏蓁4张个人罚单累计罚款金额共计46万元,而其所在公司因相关违规行为遭受的处罚金额更是高达265万元。如此高频次的个人处罚记录,在行业内实属罕见,称其为个人受罚层面的“典型案例”并不为过。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密集的处罚并未影响其在公司的管理职位。监管任职批复文件显示,早在2011年11月,叶咏蓁就担任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天眼查信息显示,期间曾担任杭州、丽水中心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从处罚披露的信息可知,叶咏蓁出生于1965年12月,按照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计算,距离退休仅剩不足半年时间。
图中人物系 叶咏蓁
按常理,临近退休的高管往往趋于保守,但其却“罚单照收、职位照坐”,甚至屡罚屡犯。多次处罚与持续任职并存的状态,凸显公司治理的严重漏洞。一方面,公司约束机制失效,对违规行为或形成“默许”;另一方面,其临近退休,对合规的重视程度令人质疑。
监管三令五申,行业整顿趋严,但“罚而不退、罚而不改”的现象仍在上演。叶咏蓁的案例,不仅折射出个别机构的合规漏洞,更暴露出行业“罚得痛、改不动”的尴尬现实。
总公司层面业绩面临一定压力
从总公司来看,2024年全年,其各级机构累计被罚87家次,罚款总额高达3008.6万元;其中,2024年二、四季度尤为触目:单季罚款分别突破1200万元和1000万元,进入2025年,势头未减,仅第一季度,罚单金额已达557.8万元,同比增加30%。
深入探究违规原因,主要集中在虚挂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虚列费用、向投保人提供合同外利益、未按规定使用条款费率、以及跨区域经营等方面。
与合规问题加剧的是,太保产险的增长势头也明显放缓。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33.16亿元,同比微增1.0%,与去年同期8.6%的增速相比,落差显著。净利润亦出现下滑,录得17.10亿元,同比下降11.6%。整体营收和利润均面临一定压力。
在业务结构方面,车险业务的表现尤为疲软,增长率仅为0.9%,而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同比增长3.5%、3.7%。与此同时,非车险业务中,健康险和企财险表现突出,分别实现了21.2%和35.1%的增速,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新亮点。此外,保证保险已跌出非车险前五大险种之列,在市场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该险种风险敞口仍在持续收缩之中。
数据来源:偿付能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