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协鑫能科2024年扣非净利同比劲增191% 政策红利下加速能源服务转型)
协鑫能科(002015)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7.9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9亿元,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2.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0.83%;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35.15%,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76.61%。公司表示,业绩增长得益于资产结构优化与国家“双碳”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未来将聚焦能源服务业务,目标五年内相关收入占比突破50%。
绿电与储能成增长引擎
2024年,协鑫能科实现营业收入97.96亿元,同比微降5.42%,但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年报显示,公司通过淘汰低效燃煤机组、剥离运营不佳的换电项目,并加大对新能源资产的投入,推动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从2022年的24.94%跃升至2024年的57.3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并网运营总装机容量达5871.01兆瓦,其中分布式品牌鑫零碳、鑫阳光并网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绿证、绿电交易鼓励政策频出,国内绿电市场交易、绿证核发与交易规模均实现倍速增长。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2025年3月18日,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对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及数据中心实施绿证强制消费。协鑫能科2024年完成绿电交易4.42亿千瓦时,国内外绿证对应电量12.24亿千瓦时,所属重点排放单位100%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连续3个周期提前完成履约。
公司落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新型储能业务快速扩张。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电网侧储能规模达650兆瓦/1300兆瓦时,用户侧储能总规模达11.75兆瓦/31.96兆瓦时,投运了江苏首个钠离子用户侧储能系统。
构建能源服务生态闭环
协鑫能科在年报中强调,其“能源资产+能源服务”双轮驱动战略已形成生态闭环。2024年,公司通过聚合工业、商业、储能等场景资源,参与市场化交易服务电量270.57亿千瓦时。在虚拟电厂领域,公司是江苏省首批5家虚拟电厂注册单位之一,也是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一级机构。2025年一季度,公司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虚拟电厂,提升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水平,于江苏省实现约550兆瓦可调负荷实时响应,29次参与省内电力平衡调度,占江苏省内实际可调负荷规模比例约30%。
技术创新方面,公司联合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数科,于2024年完成国内光伏资产首单也是迄今为止最大一单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实体产业,金额规模超2亿元。2025年3月,由中国信通院、蚂蚁数科牵头,中移物联、英臻科技、协鑫能科等近20家企业共同参与编写的《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启动撰写,针对制造设备、能源设备等实体资产上链场景,首次系统性提出数据上链的全流程技术框架。
此外,公司还与蚂蚁数科联合发布时序大模型光伏场景用例,在光伏场景评测中,显示可降低弃光率18%。其性能突破不仅打破欧美企业在能源AI领域的技术垄断,更推动新能源资产向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转型。
五年战略锚定能源服务
协鑫能科在年报中明确未来五年战略目标:能源服务收入占比超过50%,打造“资源聚合-市场交易-碳能联动-用户运营”四位一体价值链。2024年,公司能源服务收入占比已达12.18%,毛利率达59.03%,显著高于传统能源销售业务。公司以分布式能源资产投资为入口,为客户提供售电、虚拟电厂聚合及碳中和认证等“1+N”组合服务。
多家券商机构指出,协鑫能科在绿电、储能及虚拟电厂赛道的布局具备先发优势。中国银河研报认为,公司以清洁能源为核心,协同发展光储充、虚拟电厂、算力等领域,优势突出,2025年净利润有望突破11亿元。据行业人士测算,若国内绿电交易市场规模达千亿元,公司市场份额或提升至3%-5%。不过,机构同时提示风险,包括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电价波动、技术迭代压力及国际绿证标准衔接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预计总派发金额为1.58亿元,占2024年度公司归母净利润的32.34%。公司2023年度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5亿余元视同现金分红。至此,公司连续5年累计现金分红16.99亿元,成为分享经营成果、积极回馈投资者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