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沙银行一季度业绩增速放缓,“负重前行”持续推进“村改支”)
【来源:机构之家】
“快乐银行”也有烦恼,长沙银行(601577.SH)如今面临业绩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等局面,虽未到大刀阔斧采取行动的时刻,但仍需警惕经营积弊悄然累加的被动局面。
4月26日,长沙银行向外界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表现,展现过去一年多的经营情况。机构之家研究发现,今年一季度长沙银行收入增速显著放缓,不仅低于去年,也低于过往同期季度表现。盈利表现也有所扰动,背后应是信用成本的抬升以及部分子公司业绩下滑的体现。与此同时,从长沙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承压,多次踩雷背景下不良率和关注率整体上升。
步伐放缓迈向2025年
长沙银行是湖南省首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湖南省最大的法人金融企业。2016年,长沙银行提出“快乐银行”理念以及“一家智造快乐的银行”品牌战略。这一战略旨在通过提供简单、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为客户创造快乐的体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长沙银行总资产已超过1.2亿元,营业网点超400家。
从最新的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一季度长沙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3.8%。这一表现不仅低于2024年的4.6%增速,也同样弱于季节性。2022年至2024年一季度,长沙银行营业收入增长分别为12.0%、12.9%和7.9%。由此可见长沙银行是以低增长姿态跨入新的一年。
图片系近几年长沙银行近几年一季度收入增速表现(%)
资料来源:wind
从收入细项来看,投资端的反噬或为长沙银行收入压力的主要因素。相较于稳定和可预见的利息相关收入,以及有望形成竞争壁垒的中间业务。在投资端似乎更难寻得“常胜将军”,风口中的荣耀很可能在超预期的环境变化中烟消云散。从财务数据来看,过去的2024年,长沙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大增22.7%,背后是债券牛市带来价值波动收益。而今年以来在市场对经济预期乐观的背景下,利率债大幅调整,体现在市场利率历经陡升阶段,债券投资成为反作用力。今年一季度,长沙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5.4%,算是遭受了开年以来债市的“当头一棒”。
图片系今年一季度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用于表征市场利率变化)
此外,从长沙银行净利息收入来看,则同比增长1.8%至50.9亿,尽管较2024年略有放缓,但仍保持正增长。该行2024年净息差为2.11%,同比下降21BP。经测算今年一季度净息差在2%左右,仍未企稳。
中间业务方面,长沙银行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53.1%,一改2024年-10%的负增长态势。值得一提的是,长沙银行于2022年正式提出并开始实施轻资本战略,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非息收入占比、强化金融科技赋能等方式,实现从传统规模扩张向高质量、轻型化发展的转型。这背后体现出该行过去中间业务发展不足的压力及试图破局的决心。尤其是在2020年,手续费佣金大幅腰斩之后,历经多年仍未恢复至过往高峰时刻,而2024年再转为下降,给予长沙银行战略执行带来波折。
图片系过去几年净手续费收入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与此同时,长沙银行盈利指标的分化也值得关注。例如在今年一季度,该行拨备前净利润同比增长7.2%,不过利润总额却下降0.2%,从这其中的差异不难看出长沙银行信用成本抬升对盈利端的侵蚀。与此同时,该行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指标走向差异也值得关注,尤其是近两年少数股东损益项同比大幅下降(2024年长沙银行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损益同比下降78.9%,2024年一季度下降81.7%),这揭露了部分控股子公司经营表现趋弱。例如,2023年,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29.9%。不过到了2024年,公司净利润却骤降至0.34亿元,下降幅度为95%!
此外,长沙银行公布分红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20元(含税),对应2024年现金分红率为21.6%,较2023年提高1.1pct。不过横向来看,仍较同业相比有差距。以近三年累计分红来看,长沙银行该项指标在60%左右,在上市城商行中位列第12。
图片系长沙银行近几年分红率表现(%)
资料来源:wind
图片系上市城商行近三年累计分红占比表现(%)
资料来源:wind
资产质量压力加大,频踩雷引关注
从资产质量方面来看,截止今年一季度末,长沙银行不良率为1.18%,较上年末提升1BP;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下降3pct至310%。事实上,长沙银行正处这轮资产质量承压周期内,面临不良上升压力且未见拐点。不良率反弹于2023年末,从1.15%上升至目前的1.18%;而关注率则更先行于2022年末,从1.48%上升至2.61%。
图片系长沙银行近几年不良类贷款表现(%)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图片系长沙银行近几年关注类贷款表现(%)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这背后是长沙银行频频踩雷的现状,同时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就在本月12号,长沙银行公告其广州分行卷入的一场保证合同纠纷迎来新进展。其中长沙银行广州分行作为原告,与被告深涛生活服务(广东)公司、第三人恒大智能汽车(广东)公司对簿公堂。一审判决后,被告深涛生活服务(广东)公司不服,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目前案件已进入二审阶段。涉案金额巨大,其中借款本金高达13.99亿元,利息也达到了3.76亿元。
而在上月12日,长沙银行公告关于其涉及与被告宜华生活科技公司、宜华企业(集团)公司、刘绍喜、王少侬、刘壮超、胡静、刘绍香、陈奕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诉讼事项的进展。该诉讼案件处于二审判决阶段,原告为渤海国际信托,涉案金额为借款本金5.9亿元,外加合同约定的利息、罚息和律师费等。在更早之前,长沙银行还踩雷金旺铋业、新华联等贷款业务。
图片系长沙银行与深涛生活服务公司、恒大汽车等诉讼进展公告
从行业分布来看,长沙银行近两年资产压力较大的领域主要在于个人贷款以及制造业领域。作为贷款占比超三成的个人贷款,其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末的1.52%上升至2024年末的1.87%,上升幅度35BP,新增金额超7亿;在公司贷款领域,制造业不良率从2023年的1.49%跃升至2024年末的2.18%,上升幅度69BP,新增不良金额近4亿。
图片分别系长沙银行近两年不良贷款分行业表现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收购旗下村镇银行,意图如何?
尽管面临业绩放缓和资产压力加大局势,长沙银行仍致力于不断推进收购村镇银行的脚步,以图整合旗下银行资源,更好地实现网点布局和经营规划,并响应上层防风险的主基调,但也是“负重前行”。
机构之家注意到,4月25日,长沙银行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宜章长行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该事项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宜章长行村镇银行由长沙银行与宜章县电力公司等5家机构于2010年12月发起设立,定位于“ 服务小微、服务县域” ,坚持支农支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效金融助力。成立之初,宜章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长沙银行持股2550万股,持股比例为51%。 目前长沙银行持股3050万股,注册资本未变,持股比例变更为61%,可见已有部分股东退出。
宜章村镇银行近两年经营情况明显变弱,亟需外力支援,这或许系长沙银行最终收购并改为分支银行的现实原因。2022年,宜章村镇银行营业收入为0.62亿,在此后的2023年和2024年,收入规模整体下滑,并最终落至0.54亿的水平。从盈利表现来看,2024年该行已转为亏损,亏损0.2亿,而在过去的2022年和2023年则分别盈利0.29亿和0.11亿。随着盈利能力的下滑,净资产规模也受“侵蚀”,截至2024年末,该行净资产为2.23亿元,为近几年最低水平,不过考虑到杠杠因素,总资产规模仍录得28.48亿,较上年有所上升。
图片系宜章村镇银行近几年核心业务数据表现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事实上,长沙银行“收编”旗下村镇银行早已在进行中。例如在2023年年报中还展现的子公司:祁阳村镇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已“消失”。
2024年7月,长沙银行审议通过了收购祁阳村镇银行股份设立分支机构的议案。两个月后,该收购事项获得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湖南监管局批复,祁阳村镇银行被改建为长沙银行祁阳支行等5家分支机构。
祁阳村镇银行成立于2008年12月,是长沙银行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在收购前长沙银行持股比例已从发起时的52.24%上升至62.14%。作为长沙银行首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彼时被收购并设为分支机构,也意味着长沙银行推进村改支的决心,在收购前的2023年,祁阳村镇银行还被评选为“ 全国百强村镇银行”。截至2023年末,祁阳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19.87亿元,净资产1.89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0.61亿元,净利润0.18亿元。
随着长沙银行推进村改支的进程推进,若不考虑外部村镇银行资源,目前该行旗下作为子公司列示的村镇银行仅剩一家,即为湘西村镇银行。不同于前两家被收购的村镇银行,湘西村镇银行不管是在体量还是盈利能力均好于前者。截至2024年末,湘西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152.39亿元,净资产15.44亿元。2024年湘西村镇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净利润1.45亿元。
长沙银行向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展现出近年来增长态势的日趋乏力,同时资产质量的隐忧日趋明显,尤其是快速攀升的关注类贷款值得警惕。而改善资产质量,关键在于事前控制,事后对簿公堂难免会陷入被动局面,并给投资者带来不佳的预期。此外,出于风险防控,响应监管等角度考虑,长沙银行正积极推进旗下村镇银行改为分支机构,体量小、盈利差成为被选择的优先项,但也带来日后整合和消化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