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安医疗健康净值创近三年新高!创新药未来三年有望开启大级别的投资行情?)
4月22日,平安医疗健康混合基金(A类:003032;C类:020137)净值创近三年新高。
平安医疗健康混合基金经理周思聪在近日发布的一季报中表示,报告期内,该产品以医药子行业的景气度作为投资重要策略,在商业模式、竞争力和业绩的多维度比较中寻找具有估值性价比的优秀公司,重点布局了创新药行业这一投资方向。未来仍然看好以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为代表的成长型的医药子行业。
在经历过医药行业多年的调整后,创新药在一季度医药反弹行情中表现尤为亮眼。平安医疗健康混合基金一季报显示,该产品A类份额近半年、近一年的投资回报分别为19.54%和23.08%,分别超越业绩基准20.07和17.53个百分点。
此前周思聪曾多次表示,创新药目前处于国内医保市场、海外出海市场的双重提振周期,2025年创新药企业正陆续盈利,未来三年有望开启大级别的投资行情。关于近期关税政策方面的影响,她亦表示特朗普对药品加征关税对创新药基本无影响,创新药出海授权商业化具备较强韧性,本轮市场调整后可能带来后续更好的投资机会。
医保政策、出海双重提振创新药发展
周思聪在一季报中表示,2025年是商保政策元年,也是大批创新药企业收入爆发式增长的起点,这两个因素都是以往的创新药投资所不具备的。
一方面,医药行业利好政策频繁出台,产业指向性明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表示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重大创新。
另一方面,网络上《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关于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流出,几篇文件中提出了非常多此前政策未提及的对于创新药的支持政策,创新药产业链有望迎来重磅利好。
其中,重要内容包括:鼓励创新药投资方面,通过资金引导和长周期考核机制,为创新药提供稳定投资支持;支持创新药价格,建立灵活的价格机制,保障创新药合理收益并动态调整;通过多元支付机制和例外管理,降低创新药使用门槛;为创新药准入目录提供政策辅导。
对此,周思聪表示,各类文件全文通读下来发现对创新药的鼓励支持力度非常大;且不同于前几次,这次非常实际具体,在商保、入院、定价方面都给出了非常好的鼓励政策,行业政策超出预期。
在医药出海方面,创新药出海延续了前几年高歌猛进的势头。一季度,创新药对外授权的数量、金额及全球的占比均较去年同期继续走高;数据披露方面,今年上半年的学术大会上全球最亮眼的数据70%左右都来自中国企业的贡献,中国创新药药企集体闪耀全球。业绩方面,从一季度披露的2024年报来看,超预期和提前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业较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此次医药加征关税对创新药基本无影响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这引起了市场对创新药发展的担忧。
但在周思聪看来,此次特朗普对药品加征关税对创新药基本无影响,创新药出海授权商业化具备较强韧性,本轮市场调整后,可能带来后续更好的投资机会。
一是创新药对美出口规模很小。
中国创新药对美直接出口规模很小,直接出口的药品主要是一些仿制类的制剂、生物类似物,和创新药药企无太大关系,且创新药出海主要依赖技术授权(License-out)而非实物出口。
二是中国的创新药出海是帮助海外提供就业岗位,而非冲击海外就业。
中国药企对外授权是早期研发阶段,是中国企业为全球创新药提供新选项和可能,可以极大提高新药研发效率,时间成本和数据优势是这一阶段核心。由于工程师红利,在新药早期研发环节,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效率大幅领先海外药企。国际巨头药企在花费几亿至几十亿美金引入国产创新药后,往往可以收获每年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金的销售收入,商业利润极其丰厚。
同时,中国的早期药物出海之后必须要经过临床试验之后才可能上市,因此创新药出海是为美国提供临床就业岗位,可以说是所有出海行业中少有的不冲击海外劳动力市场,反面帮助海外提高就业的行业。
三是中国创新药具有技术、成本优势和全球的需求。
中国创新药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获国际认可,叠加成本优势,海外药企持续加大对中国管线的扫货力度。如果制裁中国的创新药,那就是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是制裁美国自己的生物制药产业,将美国在这个领域的优势转移给其他国家。迄今为止,不论美国和任何一国有贸易摩擦,美国都从未对单一药物或者器械进行过制裁,中国创新药企业受到美国封杀、制裁的可能性较低。
四是美国如果强行与中国脱钩,受损最大的是美国大药企。
中国市场是所有国际跨国药企销售收入排名前三的最重要市场之一。很多国产的早期药物卖给国外之后,最终成功之后再卖回中国医保的例子不胜枚举。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以及医保支付条件的不断改善,中国市场对于国际制药巨头公司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中国不光是创新药行业重要的创新源头,也是全球创新药行业最大的产能提供,更是世界创新药的最大市场之一。如果美国在生物医药领域与中国脱钩,在创新药领域最终严重受损的是美国大药企。
注:上述观点内容来自基金一季报和公开资料内容。
基金详细业绩说明: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0331。
平安医疗健康A成立于2017年11月2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6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20%;2020-2024年、近一年、近半年、成立以来,平安医疗健康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85.54%/30.73%、4.71%/-4.62%、-21.07%/-12.14%、-3.92%/-5.44%、-9.71%/-5.39%、23.08%/5.55%、19.54%/-0.53%、101.31%/9.21%;上述期间平安医疗健康A基金经理任职情况:乔海英(2017-11-24至2021-06-07)、神爱前(2021-05-26至2022-06-23)、丁琳(2022-06-23至2023-11-17)、周思聪(2023-11-07至今)。
基金经理在管其它同类产品业绩:
平安医药精选A成立于2024年6月18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85%+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10%+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收益率*5% ;成立以来平安医药精选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8.98%/3.66%;上述期间平安医药精选A基金经理任职情况:周思聪(2024-06-18至今)。
平安核心优势A成立于2019年1月29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综合指数收益率*15%;2020-2024年、成立以来,平安核心优势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80.85%/19.19%、4.05%/-3.85%、-18.82%/-14.84%、-17.07%/-7.57%、-8.21%/14.11%、89.96%/23.79%;上述期间平安核心优势A基金经理任职情况:李化松(2019-01-29至2020-09-23)、丁琳(2020-08-31至2023-11-17)、周思聪(2024-06-18至今)。
风险提示:平安医疗健康产品风险等级为R3;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做保证,相关分析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相关意见和观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