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税风暴催生科技投资新逻辑)
回顾2025年一季度,科技板块无疑是引领市场的核心力量。尤其是春节后,随着DeepSeek 的惊艳亮相与人形机器人概念的火爆出圈,科技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不仅带动A股市场热度飙升,还促使港股市场显著回暖,领跑全球。
不过近期,股票市场在关税风暴的冲击下,呈现出极为剧烈的波动态势。虽然市场仍存诸多不确定性,但在多空激烈博弈的市场表现中,半导体等科技赛道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叠加国产替代的大主题,在多家机构看来,科技行情或将反复表现,有望贯穿2025年全年。
而部分在科技行业提早布局,并有深刻洞见的基金公司,开始在这轮科技行情中,崭露锋芒。中欧基金科技战队就是其中之一,在其工业化投研体系的打造下,本轮科技行情,涌现出了多位科技投资的好手。
01 逆向投资术
在中欧科技战队的群星中,擅长逆向投资和深度价值挖掘的邵洁,在本轮行情中的表现尤为亮眼。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下同),她管理的中欧智能制造混合近一年收益率为79.5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25.79%),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2(2/1773)。
当然,回顾中欧智能制造混合成立以来的净值之路,也并不是一路坦途,2024 年初时净值曾一度低于0.8元,此后又不断震荡盘整,不过在“9.24“行情之后,净值不仅快速收回到1元以上,而且伴随着科技行情爆发,净值一路持续走高,展现出了极具爆发力的弹性。
除了中欧智能制造混合,邵洁还有另外两只在管产品。她管理的中欧科创主题混合表现同样抢眼,近一年收益率为75.6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2.87%),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1(1/220);而与刘金辉共管的中欧创新未来混合近一年收益达45.3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1.3%),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2%(27/1773)。
产品业绩优异的背后,一方面是来自于邵洁对行业周期的准确把握,以及其逆向投资的思维。另一方面,也来自于邵洁对公司深度价值的挖掘能力。2023年,当行业对端侧芯片普遍悲观时,邵洁却逆势布局,重仓持有多家相关公司。
她的逻辑是:随着 AI 应用场景的扩展,边缘计算需求将爆发,端侧芯片作为 “最后一公里” 的算力载体,其价值被严重低估。事实证明,她的预判得到了市场的印证。2024 年,随着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场景的落地,端侧芯片订单量激增,相关公司估值上涨。
而对于端侧接下来的机会,邵洁认为:“在AI时代,端侧的成长空间巨大,推理的商业模式需要在端侧落地,在亿万个终端上延伸出agent,训练侧的大模型才更有意义。训练和推理体现了硬件科技螺旋式创新的特征。无论训练侧和推理侧,AI 的诞生都意味着先进算力的稀缺,这是AI时代核心矛盾之一,也是科技投资的一条主线。“
同时,邵洁还指出:“我们看到一些细分领域垂类模型的雏形,且应该合理预期相关应用落地会带来行业提速增效,新的商业模式会提升市场竞争力。参考海外落地的实例,并结合中国行业竞争优势,我们认为AI硬件、AI智驾、AI医疗、AI游戏 和AI agent等领域都有望成长出本土优质企业。”
02 一支战队
再看中欧科技战队涌现出来的其它绩优产品及背后的科技投资能手。
先看聚焦“AI硬件+应用”双赛道的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在这轮行情中有着不俗的表现,自2024年9月起强势反弹,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近一年收益率为56.9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30.69%),跻身同类产品前6%(3/51)。
基金经理冯炉丹是战队中的AI专家,她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关注AI,对AI技术的发展进程有着非常清晰且深入的认识。在冯炉丹看来,“人工智能的投资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AI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构建大规模集群训练中心;第二和第三阶段涉及AI新硬件与AI应用的发展;第四阶段则是AI技术的全面渗透与普及化。“
“而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后期,GPU芯片作为核心算力支撑,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战场。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在AI新硬件和AI应用环节看到更多投资机会。“冯炉丹说道。
再看聚焦智能汽车的中欧内需成长混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近一年收益达36.6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1.09%),跻身同类排名前4%(55/1773)。
基金经理钟鸣虽然管理基金的时间还未到两年,但她可以说是智能车和机器人赛道的 “架构师”。从智能驾驶到人形机器人,钟鸣始终站在硬件与AI融合的前沿。定期报告披露的持仓组合中既有智能驾驶整车公司,也有涉及人形机器人多个重要零部件的公司。钟鸣的独特之处在于,她将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迁移到机器人领域,挖掘出多家细分赛道的优秀公司。
接着再来了解一下关注互联网应用的中欧互联网先锋混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近一年收益也达到了44.0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26.32%),同类排名前20%(10/51)。
基金经理王颖的标签在中欧科技战队中也很有辨识度,她是互联网潮中的 “冲浪者”,尤其在传媒互联网领域,王颖以敏锐的场景捕捉能力著称。她很早就关注到AI生成内容(AIGC)对动漫、游戏行业的变革潜力,并提前布局AIGC驱动的动漫、游戏公司。翻开王颖的年报,可以发现持仓涵盖了时下热议的潮玩和国漫。
简单来说,王颖的研究特色,在于通过结合产业景气度和2-3年企业经营周期的视角进行选股,试图在经营调整期更早地进行观察,用尽量高的性价比收获企业成长的价值。其中2-3年企业经营周期,在于重点考虑与企业发展的资源、能力以及市场预期调整的周期进行匹配。
03 从“专业分工”到“舰队协同”
中欧科技战队的成员除了各有特长,大家更好奇的一点是,在这轮科技浪潮中,中欧科技战队何以同时涌现出这么多科技能手?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中欧科技战队的成功,本质上是工业化投研体系的胜利。“
深入了解这套体系,我们发现主要由三大支柱构成:
一是,专业化分工,中欧科技战队成员按技术路径和产业链环节进行精准分工:杜厚良统筹全产业链,刘伟伟擅长景气度投资,邵洁深耕价值挖掘,王颖聚焦内容场景,钟鸣负责硬件融合,冯炉丹主攻AI技术。
周蔚文曾在中欧基金年度投资策略会上表示:希望基金经理把长板竖得更长。而有时候对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研究方向上,中欧基金的要求也反而是:尽量窄一点。
这也是杜厚良眼中团队的“深度、广度和时效性”,投研规模大了,分工会更专业,才可能建立足够的深度,整个团队建立足够的广度,大家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同事的分享,也很快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达到比同行平均水平高的理解程度。
周蔚文也一直认为团队的分享是洞见的来源,在他看来,“大家好像觉得自己知道别人知道的也能赚钱,但你会发现知道大家知道的东西是没用的,要有洞见才能赚钱。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要长期业绩领先,只有靠洞见领先别人,而靠洞见一个人又是做不到的,只有靠团队。”
取长补短的同时,还有“交叉验证机制” 的协同。例如,在光模块研究中,通信研究员负责上游器件、AI 研究员跟踪模型需求、半导体研究员监控代工厂产能,三方数据形成闭环验证。
这种协同,还会进一步产生认知升级的 “化学反应”,比如刘伟伟在景气度投资中融入邵洁的价值分析框架,开发出 “景气-估值” 双轮驱动模型;钟鸣将汽车供应链管理经验分享给机器人研究员,帮助其建立产能预测模型;王颖的内容场景分析方法被应用到 AI 教育领域,催生了新的投资方向。这种跨领域的知识迁移,使战队形成了 “1+1>2” 的认知优势。
二是,流程化协作,构建 “数字中台”。战队建立了覆盖全球的非标准化数据库,实时更新算力基础设施、AI专利分布、产业资本开支等核心数据。
杜厚良开发的 “勾稽关系模型” 将GPU数量、光模块出货量等多个变量纳入分析框架。流程化还体现在信息共享机制上:每次的分享会,要求跨领域分享,确保前沿信息在24小时内传遍整个团队。
三是,平等化的机制,激活 “自组织”。周蔚文的管理哲学是 “无为而治”,他鼓励基金经理独立决策。此外,在战队内部分享等各个环节,新人也都可以直接挑战资深成员的观点。
“让洞见在团队中涌现,就得平等自由一些。另外,我会提一些看法,比如有些行业或公司中长期来看高估了,我会提示风险,但不会要求基金经理怎么投资,最终还是要让他们自己决策。” 周蔚文说。
周蔚文的做法更像是作为管理者提供一些附加值,就像《星际迷航》的惯性阻尼器,用人造重力防止团队遇到极端事件被甩出去。
04 拆解AI投资"黑匣子"
总的来说,中欧科技战队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AI投资的本质:在技术爆炸与场景裂变的双重冲击下,仅凭个人能力已难以为继,必须构建工业化的投研体系。而这支逐渐成熟的战队如同《星际迷航》中的企业号,既有曲速引擎的速度优势,又有惯性阻尼的风险控制,更有全体成员的协同进化。
在AI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他们不仅仅是深入到AI的每个触角,更是在重塑资管行业的投研范式——从个体英雄主义到组织智慧涌现,从被动跟踪到主动洞见,从本土视角到全球视野。这场AI浪潮的航行,因为有了相互协作,得以在浩瀚星河中来回自在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