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年4次IPO,四川新荷花赴港上市)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4月3日,中药饮片公司四川新荷花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正式赴港IPO。此前,新荷花曾三次尝试在A股上市,均未成功。
中药饮片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且行业集中度极低。2024年,新荷花收入12.5亿元,增速仅8.6%,毛利率连续两年下滑,净利润较2023年下滑14.4%。
15年第四次冲刺IPO的新荷花,这一次能否在港交所圆梦?
15年4次IPO,家族持股增至65%
四川新荷花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中药饮片公司,创始人为江云,主要产品包括毒性饮片(如法半夏、姜半夏)和普通饮片(如川贝母、麦冬等)。
成立24年的新荷花,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2011年,新荷花就尝试在创业板进行IPO,然而2012年在创业板IPO过会后,却因员工举报财务造假,随后撤回上市申请。
据界面新闻报道,新荷花被举报的内容主要涉及公司虚增收入。举报信称,新荷花存在与主要客户协定,由关联方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及其他关联公司将大额资金汇入主要客户账户,再由客户将款项汇入新荷花账户,新荷花开出发票,但不向客户发货。新荷花与前五大客户之间并没有真实的交易,新荷花70%的销售额和营业收入是通过虚假交易、内部交易炮制的。
2011年12月,时任保荐机构华泰证券收到证监会发出的举报核查函,要求保荐机构、会计师就举报信反映的事项进行核查并发表意见。时任保荐机构和申报会计师均否认了举报内容。
2020年,新荷花第二次尝试创业板IPO,2021年4月新荷花再次撤回上市材料,终止上市。
在第二次创业板IPO期间,监管层就上一次IPO时新荷花被举报后撤单的情况进行了问询。
对此,新荷花表示,当年撤回上市申请的主要原因并非由于举报信,而是因为实控人持股比例较低,仅为29.81%,上市动力不足,在遭到举报的情况下萌生退意。
2020年IPO的招股书,江云及其子江尔成合计持股54.95%,实控人家族的股权较2011年大幅提升。
2023年,新荷花启动A股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海通证券。如今看来,新荷花已放弃A股上市计划,将上市目的地转移到了港交所。
本次港股IPO,实控人江云及江尔成的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其中,江云直接持股31.54%,通过控制国嘉投资持股15.60%,江尔成持股18.1%,父子二人合计持股65.24%。
此外,江云多名亲属均持有公司股份,其妻祁国蓉持股3.6%,江尔成的舅舅祁杰持股1.7%,江云之兄江平持股0.6%。
毛利率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客户留存率63.6%
中药饮片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行业集中度极低。
根据招股书,2023年,中国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中药饮片公司总数已达2334家,按收入计算,行业前5市占率仅为2.7%,年产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2023年仅有两家。其中,新荷花以11.5亿元收入占0.4%的市场份额,为行业第二。
2022年至2024年,新荷花收入分别为7.8亿、11.5亿和12.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但2024年收入增速约为8.6%,低于2023年约47.4%的收入增速。
新荷花客户主要为医院和医疗机构、医疗贸易公司、药店及制药公司,公司通过线下渠道服务1000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以及大型连锁药店,通过金方草堂(服务客户超5200家)和金方云等数字平台服务小型药店、诊所和经营者。
2024年,新荷花来自医院和医疗机构、医疗贸易公司、药店及制药公司等四类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7.0%、35.5%、16.9%、10.6%。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25亿元、3.19亿元和3.8亿元,占比分别为28.8%、27.9%及30.4%,集中度逐年提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至2024年,新荷花客户留存率分别为86.5%、81.6%及63.6%,逐年下滑。
此外,过去三年,新荷花的毛利率不断下滑,分别为21.1%、18.5%、17.1%。对此,新荷花给出的解释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
过去三年,新荷花净利润也有波动,分别为7739.5万元、1.04亿元和8911.2万元,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4.4%。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质量问题都很重要。
2019年,因新荷花生产的紫苏子(炒)质量不符合规定,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相关产品采取了查封、扣押等措施。2024年10月31日,国家药监局通报了19批次不符合规定的药品,其中经河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检验,新荷花生产的批号为2204103的红花不符合含量测定。
本次港股IPO,新荷花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大中药饮片的产能,升级数字化智能生产系统;用于针对个人客户的草本保健品研发,及用于组建面向消费者的运营团队;用于在越南、马来西亚建立海外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