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银行净利润十年首降 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遭遇考验)
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相继出炉,在27家城农商行中,厦门银行业绩明显失速。
据业绩快报,2024年,厦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7.61亿元,同比增长2.82%;归母净利润为25.94亿元,同比下降2.61%。
虽然整体降幅不大,但是与往年相比,厦门银行业绩颓势尽显。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厦门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为18.99%,2022年下降至15.56%,2023年跌破了两位数,下探到了6.3%。净利润指标也是近十年来首现负增长,此前厦门银行创造了净利润13年不间断增长的记录,从2010年的1.3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64亿元,足足增长了18.59倍。
厦门银行的财报还出现了净息差和不良率双低的特征。2020年至2023年,该行的净息差逐年下降,分别为1.65%、1.62%、1.53%、1.28%,2024年前三季度仅为1.06%,在42家上市银行中垫底,这也是其业绩增速下滑重要原因。
不过,在业绩下行时,厦门银行的不良率并没有出现恶化,反而还维持在较低水平。
2024年末,厦门银行不良率为0.74%,?而同期我国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50%,厦门银行的不良率几乎只有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与此同时,厦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支援”了净利润20个百分点后,依然维持在391.94%高位。
低不良高拨备,表明厦门银行近年来发展可能过于保守。而净息差持续走低则反映出,该行资产负债管理或面临结构性问题。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中间形成的利差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具备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可能会牺牲部分利润来获取资金或业务机会,所以就出现了高息揽储等竞争行为,这也是部分中小银行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厦门银行也不例外。
在过去快速发展的十年,厦门银行采取高息策略来支撑业务拓展,即便是净息差不断承压的2024年,厦门银行在重庆地区还发售了高息大额存单,起购金额20万元,2年期和3年期年化率分别为2.6%和2.7%。
这种发展策略在宏观经济上行期间,可以助力银行高速发展。然而,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央行不断下调基准利率。厦门银行显然没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这才导致净息差不断承压。
厦门银行似乎意识到问题所在,在2024年开启的新一轮三年战略规划中,该行表示,将“结构优化”列为首位战略目标,不追求无效益的规模增长,着力压降利差较薄的业务,并扩大收益率较高的业务占比。
不过在新一轮三年战略规划开启之际,厦门银行管理层却出现了动荡。自2022年以来,厦门银行已更换了三任董事长。2022年9月,掌舵厦门银行13年的吴世群卸任,姚志萍接任;然而在2025年1月,姚志萍因“组织人事调整”任期未满辞职,原兴业银行高管洪枇杷“空降”成为新任董事长。与此同时,在今年2月份,厦门银行十年老将副行长李朝晖因个人原因辞职。
高管的频繁变动可能会影响期战略的延续性。姚志萍任内推动的零售转型和金融科技战略,而洪枇杷则以对公业务见长,这种管理层风格的切换可能导致银行战略方向的摇摆。(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