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弘基金祁世超揽16产品百亿加冕!刘笑明独管到共管或将离职)
【来源:机构之家】
2025年2月14日,天弘基金发布旗下产品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一共涉及8只产品,这八只产品新聘任的基金经理都是祁世超,而这其中6只是林心龙在管的产品,分别是“天弘中证新能源车”、“天弘中证智能汽车”、“天弘中证人工智能”、“天弘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发起”、“天弘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ETF 发起联接”和“天弘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ETF”;另外2只产品是刘笑明在管的产品“天弘中证细分化工指数发起”和“天弘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发起”。
本次调整涉及的三位基金经理都是管理被动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
林心龙,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任南方基金研究员;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新华基金基金经理助理;2019年8月加盟天弘基金,历任高级研究员,现任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助理。截止目前,在天弘基金管理22只产品,在管基金总规模311.47亿元。
注:以上人物系天弘基金基金经理 林心龙
刘笑明,运筹学硕士。历任建信基金量化研究员、北京极至投资投资经理、人保资管基金经理,2020年4月加盟本天弘基金。截止目前,在天弘基金管理15只产品,在管基金总规模184.93亿元。
注:以上人物系天弘基金基金经理 刘笑明
祁世超,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嘉实远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原嘉实博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开发工程师;2015年9月加盟天弘基金,历任智能投资部研究员、指数与数量投资部高级研究员,现任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助理。
而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5年1月22日,祁世超就一次性被增聘为8只刘笑明在管产品的基金经理,加上2025年2月14日被增聘为8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不到一个月时间祁世超就成为管理16只产品,管理理规模过百亿的基金经理。而祁世超管理的这16只产品有10只是与刘笑明共同管理,占刘笑明管理产品总数的三分之二。刘笑明于2020年10月29日开始管理其在天弘基金的第一只产品,在2025年增聘祁世超之前,刘笑明管理的15只产品全部是由其个人单独管理。此次刘笑明在管产品在如此集中的时间大批量增聘基金经理是否意味着刘笑明后续将从天弘基金离职?
天弘基金大而不强,但仍然激进扩张无意补短板
天弘基金最为人熟知的产品就是天弘余额宝,凭借大股东蚂蚁集团的加持,天弘基金依靠货币基金的快速增长,一度成为中国管理规模第一大的基金公司。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天弘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1,999.7亿元,排名第5位。其中货币基金8324.47亿,占公司总管理规模的69.37%,单天弘余额宝这一个产品就贡献了7,710.24亿元的规模。
如果考察非货币基金,天弘基金目前的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为3731.49亿元,排名第16位,相较于总规模排名明显下滑。
进一步分析天弘基金的产品结构,天弘基金的产品结构以固定收益类类产品为主,权益类产品占比明显偏低。公司的股票型基金规模932.66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164.77亿元,两者合计1097.43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不到10%。
而实际上,公司的股票型基金932.66亿元当中绝大多数也是被动指数型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中ETF基金就高达653亿元,此外还有大量的指数增强基金。因此,能够反映天弘基金权益类产品的主动管理能力的产品只有偏股混合型基金,但是公司的混合基金总规模经164.77亿元,和大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相当。
即便如此,天弘基金仍旧在大举招兵买马,扩大基金经理团队规模。近一年以来天弘基金新招聘基金经理人数为14人,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变动比例来看,去掉离任4人,基金经理人数净增加10人,增长比例超过20%。
基金经理变动比例大也导致天弘基金这样一个老牌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平均年限仅3.94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4.7年。公司近一年聘任的基金经理有三人是2015年聘任,11人是2024年聘任,而且新聘任的14位基金经理管理年限全部不满一年,都是此前未曾管理过公开产品的新人。
而从这些新聘任基金经理的背景来看,天弘基金对于自己权益类产品主动管理能力的短板似乎并不在意,没有在新招聘的基金经理人才储备上做明显的倾斜。这14人中祁世超、王帅、杨恋令3人管理被动指数类基金;吕俏、陆骥、张磊、邢少雄4人管理主动权益类产品,余袁辉、尹洋标、宛茹雪、袁东、董旭恒、刘嗣兴、龙智浩等7人管理债券型产品。新聘任的主动管理类基金的基金经理在人数占比28.57%,但是管理产品规模偏小,没有看出天弘基金有补短板的意向,或许是背靠蚂蚁集团这棵大树已经足够让天弘基金吃饱,他们也没有动力去做进一步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