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增批文有效期不足两个月 华海药业再次调降募资额至不超过6亿元)
2月11日盘后,华海药业(600521.SH)发布了关于调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规模的公告,拟定增募资金额调整为不超过6亿元。
事实上,自2022年8月份抛出定增计划后,华海药业已三度进行调整,拟定增募资金额从15.6亿元下调至目前的6亿元,缩水64%。
该公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华海药业持续走低,尾盘收跌1.23%。拉长时间线看,华海药业股价自2020年8月底触及历史高点45.16元/股后持续下跌。截至2月14日午盘收报15.68元,总市值为230亿元。
拟定增募资金额缩水超六成
2022年8月,华海药业首次披露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15.6亿元,用于投入制剂数字化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抗病毒等特色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平台(包括两个子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随后的审核过程中,上交所接连进行两轮问询,要求华海药业说明抗病毒等特色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是否具备开展该项目所需的技术、人员、专利储备,该项目的实施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等问题。
在问询回复中,尽管华海药业对有关抗病毒等特色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平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但仍选择主动缩减高风险项目以降低审批风险。
2023年11月,华海药业发布公告首次下调了定增额度,取消了抗病毒等特色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平台下的一个子项目,拟募资额下调至13.49亿元。此次调整仅过去一周后,华海药业再度进行修订,将原本计划保留的抗病毒等特色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平台的另一子项目取消,拟募资额再度下调至12.1亿元,其中补流资金由4亿元调整至2.8亿元。
2024年4月2日,华海药业12.1亿元的定增方案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批文有效期为12个月。
而今,据定增批文有效期不足两个月,华海药业再次调降募资额。
2月11日盘后,华海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临时会议及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规模的议案》,同意公司根据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募集资金规模进行调整。
伴随着华海药业募资总额上限调整,募集资金用途对应投入金额亦发生调整。其中,制剂数字化只能制造建设项目的募资额由9.3亿元下调至4.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由2.8亿元下调至1.8亿元。
从不断修改的预案来看,华海药业的定增过程颇为曲折。
创新药管线承压
公开资料显示,华海药业主要从事多剂型的仿制药、生物药、创新药及特色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需要注意的是,华海药业近年频繁转让创新药项目,虽加速研发价值变现,但也暴露其管线推进乏力的问题。
1月9日,华海药业发布公告表示,公开挂牌转让已经完成临床Ⅱ期的1.1类创新药盐酸羟哌吡酮片(以下简称“HHT101项目”)。
公告披露,HHT101项目是由华海药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军科院”)共同合作开发的1.1类抗抑郁新药产品,目前已完成Ⅱb期临床试验。根据双方约定,HHT101项目化合物专利权归军科院所有,1.1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由华海药业与军科院共同持有,由华海药业组织开展临床试验,现已完成Ⅰ期、Ⅱa期和Ⅱb期临床试验。
截至目前,华海药业在HHT101项目上已合计投入研发费用约6490万元。
对于转让价格,将由华海药业与军科院在评估双方享有权益情况、前期研发投入及后续研发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协商确定,另经双方协商一致,项目拟定的转让交易底价包括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为1.1亿元加上市后销售额1.5%(连续支付10年),其中首付款部分6000万元由华海药业享有,主要对应公司享有的临床试验批件及已经完成的临床试验的权利权益,后续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销售分成的款项由军科院享有,对应其享有的临床试验批件相关权益及专利权。
对于转让的原因,华海药业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整合公司研发资源,提升公司研发效率,加快实现研发价值落地。不过,从双方约定的项目转让费用分配方案不难看出,华海药业享有的6000万元首付款,与公司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相当。
2023年,华海药业就自主研发的一款凝血酶抑制剂HHT120项目与丽珠集团达成合作,完成该项目在大中华区的权益转让。
此外,2013年华海药业成立上海华奥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奥泰”)作为创新药研发平台。但多年过去,华奥泰尚无一款成功上市药品,由此也引得投资者质疑。
据华海药业在上证e互动的最新回应,目前,华奥泰多款产品研发管线正在持续推进中,另有产品处于关键临床试验阶段。
中国网财经记者将持续关注华海药业未来定增进展及产品研发情况。
《电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