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南证券:血透治疗率稳定趋势提升 国产耗材端集中度借集采有望提高)
智通财经APP获悉,西南证券发布研报称,我国透析治疗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PD中心的数量和质量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可通过建立相应模式带动县级医院发展腹膜透析。因此,设备端国产替代正当时,集采政策下供应能力强的头部企业中选比例大,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西南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血透治疗率有望持续提升,腹膜透析模式有参考意义
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病(ESRD)主流治疗方式,其中血液透析应用广泛。我国透析治疗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我国透析治疗率约为26%,而美国为58%。
中国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PD中心的数量和质量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因腹膜透析相对更加便宜,且从疗效上看与血液透析差异不大,可通过建立相应模式带动县级医院发展腹膜透析。
设备端国产替代正当时,耗材端集中度借集采有望提升
血液透析机国产化率较低,2021年国产品牌占比仅为19%,主要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市场。但随着政策推动,如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定点医院设置独立血液透析中心且对透析机数量有要求,为国产透析机提供了新空间,且目前头部国产透析机疗效与外资差异不大,国产品牌有望持续放量。
血液透析器等耗材类产品有望通过集采提升集中度,如河南联盟血透耗材集采落地,国产厂商报价策略清晰,降幅相对温和,且针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策略,部分产品通过较好的中标价有望保留盈利空间,部分产品则通过低价策略实现以价换量。同时,集采政策下供应能力强的头部企业中选比例大,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血透全产业链布局,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未来发展之道
全球ESRD患者数量持续增长,中国2022年患病人数达385万人,约占全球的37%,预计2024-2030年CAGR约为6%。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全产业链布局尤为重要。针对晚期肾脏透析患者内瘘问题,相关产品的布局也在不断推进,像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等产品。
以三鑫医疗为例,其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打破进口垄断,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展现出国产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从整体产业链来看,重点布局“肾病原发疾病-早中期肾病-终末期肾病”三个周期。
相关标的:山外山(688410.SH)、三鑫医疗(300453.SZ)、健帆生物(300529.SZ)、宝莱特(300246.SZ)、威高股份(01066)等。
风险提示: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行业景气度下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