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沣泉峪董事长入席董事会!国联民生证券变革重塑、新局开启)
【来源:机构之家】
近日,国联民生证券发布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其中,一项重要决议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在此次选举中,顾伟和杨振兴成功当选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的非独立董事。与此同时,公司在名称、注册资本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更。这些变动与人事调整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国联民生证券发展的全新图景。
根据公开资料,顾伟出生于1975年,拥有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他在无锡市国联发展担任党委副书记、总裁、董事等多个重要职务,同时兼任国联民生证券党委书记、民生证券董事长等职。此外,他还曾担任无锡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党组书记,无锡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务。其在多个关键岗位的任职经历,使其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协调和管理经验,这对于国联民生证券在业务拓展、行业动态把握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图片人物系顾伟
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成员调整方面,顾伟先生当选非独立董事后,随即担任公司董事会薪酬及提名委员会委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委员、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多个职务。这一安排体现了公司对顾伟先生能力的高度认可,也预示着他将在公司的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核心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另一位新任非独立董事杨振兴,在企业管理领域经验丰富。他不仅担任上海沣泉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还在海南新春航空、天津艾琳飞机租赁等多家航空相关企业兼任重要职务,积累了丰富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杨振兴的简历在金融领域的工作经历相对有限,这可能成为他在涉及金融决策时的潜在短板。
而杨振兴进入国联民生证券董事会,或很大程度上与其在上海沣泉峪背景密切相关。根据2024年8月9日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国联民生证券拟向国联集团、沣泉峪等45名交易对方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所持民生证券99.26%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该交易使上海沣泉峪持有国联民生证券361,431,213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为6.61%。在此背景下,杨振兴进入国联民生证券董事会,显然有助于更直接地维护和表达其所代表的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资料显示,上海沣泉峪的股东均为自然人,其中杨延良持股40%,杨振兴和杨振宇分别持股30%。这表明杨振兴在上海沣泉峪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进入国联民生证券董事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上海沣泉峪在国联民生证券决策层面的“代言人”。
Wind数据显示,调整后,国联民生证券共有六名非独立董事,包括葛小波、刘海林、周卫平、吴卫华、顾伟和杨振兴。从背景来看,董事长、董事兼总裁葛小波具备深厚的投行经验,曾任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经理、高级经理,2019年6月起担任国联民生证券非独立董事及总裁。刘海林则长期担任国联民生证券董事,同时身兼江苏新纺实业总经理兼执行董事,该公司曾在国联民生证券2024年中报中位列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为0.79%。此外,吴卫华、周卫平和顾伟均具有无锡国联发展相关背景,代表国联民生证券最大股东无锡国联发展的利益,在董事会中占据重要席位。
业绩波动,并购增强资本实力
此次人事变动并非孤立事件,它与国联民生证券一系列的变革举措紧密相连。2025年1月13日,国联民生证券发布公告,拟对公司名称、证券简称、注册资本进行变更,并修订《公司章程》及其附件。随后,2月7日晚间,更名后的“国联民生证券”公司章程首次亮相,注册资本也由28.32亿元大幅提升至54.72亿元。
从财务数据来看,国联民生证券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呈现出一定的波动。2020至2024年期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净利润等关键指标有起有伏。2020年营业总收入为18.76亿元,到2021年增长至29.67亿元,同比增长58.11%,净利润也从2020年的5.8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89亿元,同比增长51.16%。然而,2022年营业总收入下降至26.23亿元,净利润降至7.67亿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23年营收虽有所回升,但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又显示出一定业绩压力,营业总收入为20.05亿元,净利润为4.0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0.04%、44.62%。
在这一背景下,并购民生证券、增加注册资本,无疑有益于增强其自身的资本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充足的资本能够为公司在业务拓展、创新业务布局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使其在竞争激烈的证券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情况,近年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董事长葛小波为例,2022年其薪酬为456.00万元,到2023年降至288.00万元,减少了168.00万元。其他多位高管的薪酬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如副总裁尹红卫2022年薪酬为279.17万元,2023年降至185.77万元,减少了93.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