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信证券:AI驱动下的国产企业级SSD机遇)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当前原厂持续减产,NAND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在此基础上,AI打开SSD增量市场,国产化打开验证窗口,国产企业级SSD迎增量机遇。国产企业级SSD厂商的竞争要素包含多个维度:在产品技术层面跟进NAND颗粒、主控芯片及模组产品的技术趋势,基于对企业级客户定制化需求的深入理解通过固件算法优化开发出高速、稳定、安全、可靠、低功耗的产品,同时在上游晶圆等供应链方面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
国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AI应用兴起全球算力快速增长,数据存储加速升级
随着视频、图像数据越来越多保存下来并用于模型训练,华为预计到2030年,全球每新增1YB数据,用于模型训练的数据量有望增长1000倍至400EB,大模型训练,需要实时访问的热数据增加,传统的热、温、冷三层数据将变为热、温冷两层数据,数据比例有望从20%:30%:50%到30%:70%,冷数据的价值被激活。
数据中心热数据占比提升,AI对存储性能、功耗及成本要求提升,数据中心存储介质从传统机械硬盘HDD(磁存储)向企业级固态硬盘SSD(半导体存储)过渡,以Solidigm产品方案为例,10PBAI数据流方案的SSD与HDD相比,固态硬盘数减少5.2倍,服务器总数减少9倍至15台;整体机架数从9个降至1个,机架占地面积降低9倍;功率密度提高2.7倍;5年能耗支出减少4.4倍,TCO降低40%。
根据IDC数据,预计28年全球企业级存储系统中全闪存阵列占比有望超50%;全球企业级SSD出货总容量有望从24年219EB增至28年517.6EB,对应出货量由24年26.2万个增至28年32.4万个,市场容量从24年262亿美金增加至28年324亿美金。
全球企业级SSD仍以海外厂商为主,国产化打开国内存储器增长机遇
根据IDC数据,23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为32.8亿美元,其中国内主要供应商为忆联占22%,忆恒创源占2.9%,浪潮占4.1%,大普微占6.4%,互联网厂商采购仍以进口为主。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用户包括云计算与互联网企业、运营商及金融政企;云计算与互联网企业占总市场约为65%,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为13%。其中国内头部云服务商如腾讯、阿里巴巴24年前三季度累计资本开支同比分别增长145.5%、209.5%。未来云计算与互联网企业将是国内企业级固态硬盘的支出主力,对高性能存储需求持续增长。
标的方面
具备产品定制化开发、长期稳定供应能力且能在窗口期导入互联网及云计算公司的国产SSD厂商有望受益,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公司:德明利(001309.SZ)、江波龙(301308.SZ)、佰维存储(688525.SH)。
风险提示
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国内半导体企业相比海外半导体大厂起步较晚,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存在差距,在国产替代过程中产品研发和客户导入进程可能不及预期。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在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疲软背景下,全球电子产品等终端需求可能不及预期,从而导致对半导体产品需求量减少。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在政策和资本支持下,国内半导体企业数量较多,在部分细分市场可能出现竞争加剧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国际关系发生不利变化的风险。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在部分环节需要依赖海外厂商,若未来国际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对半导体产业链运营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