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蒙牛乳业股价倒退回十年前 通过降本增效应对业绩压力

来源:中访网 2024-12-30 10:0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年来,蒙牛乳业(HK:02319)这家乳制品行业的巨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上半年,蒙牛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成绩单,引发市场对其未来的深刻疑虑。在此背景下,裁员风波再度将蒙牛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原标题:蒙牛乳业股价倒退回十年前 通过降本增效应对业绩压力)

近年来,蒙牛乳业(HK:02319)这家乳制品行业的巨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上半年,蒙牛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成绩单,引发市场对其未来的深刻疑虑。在此背景下,裁员风波再度将蒙牛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裁员传言的真与假:缩减成本成主旋律

近日,有传言称蒙牛将裁员超过6000人,以完成对中粮的承诺。然而,蒙牛官方未对此作出明确回应。据接近蒙牛人士透露,裁员属实,但人数与传言有较大出入,且未听说有“裁员承诺”。

尽管如此,从财报数据中仍能看到人力成本的优化迹象。2024年上半年,蒙牛员工人数减少约3064人,总数降至4.3万名。与此同时,公司销售及经销费用同比减少8.8%至126.8亿元,其中品牌宣传及行销费用减少12.1%至45亿元。裁员与削减费用的双重举措,表明蒙牛正在通过降本增效应对业绩压力。

营收利润双降,业绩表现承压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蒙牛乳业实现营收446.71亿元,同比下滑12.6%;归母净利润24.46亿元,同比下滑19%。这是蒙牛自2021年以来业绩表现的最低点,各大业务板块全面下滑:其中液态奶362.26亿元,同比下降12.9%。奶粉16.35亿元,同比下降13.7%。冰淇淋33.71亿元,同比下降21.8%。奶酪22.11亿元,同比下降6.3%。

冰淇淋业务营收降幅最为明显,而液态奶作为核心业务,与竞争对手伊利始终呈胶着状态,缺乏显著的增长优势。奶粉业务在飞鹤、伊利甚至君乐宝的夹击下,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

高飞接任后的“降本增效”策略

2024年7月,蒙牛迎来新任总裁高飞,他提出了“降本增效,有序扩张”的战略。裁员、费用削减、优化库存成为第一阶段的关键举措。

据商业晨刊梳理,高飞的改革重点包括:1. 调整KPI考核标准,减轻经销商压力,将KPI从“百分百完成”调整为“90%完成”,以加快去库存、稳定终端价格体系。2. 聚焦核心业务。高飞提出“扩长板、补短板”的策略,继续深耕液态奶业务,同时试图扭转奶粉业务的颓势。然而,液态奶市场竞争激烈,奶粉业务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困境,战略难度可见一斑。3. 探索海外市场。蒙牛在东南亚通过冰淇淋业务取得一定突破,但整体营收占比有限。未来能否在海外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仍需观察。

历史遗留问题:收购后的商誉隐忧

作为曾经“买买买”模式的代表企业,蒙牛通过一系列高溢价收购构建了奶粉、冰淇淋、奶酪等多元产品矩阵。自2018年起,蒙牛商誉从46.82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89.06亿元。这些收购虽然短期扩充了业务版图,但并未显著提升非核心业务的造血能力,反而成为蒙牛发展的隐雷。一旦并购效果不佳,商誉减值将对蒙牛的财务报表造成巨大压力。

资本市场的警钟:股价十年倒退

自2021年创下52.095港元/股的历史高点后,蒙牛股价一路下跌。截至2024年12月27日,股价仅为17.38港元/股,总市值681.14亿港元,较高点蒸发约1280亿港元,退回十年前水平。资本市场的冷遇,不仅反映了蒙牛自身业绩压力,也折射出投资者对乳制品行业增长潜力的疑虑。

未来之路: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蒙牛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乳业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增长引擎?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 一,蒙牛需要深挖高端产品。类似“特仑苏”的大单品战略仍是蒙牛的王牌,但持续创新和品牌升级不可或缺。二,蒙牛需要加强渠道管理。去库存和维护价格体系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线下与电商渠道的平衡。三,蒙牛海外扩张存一定可行性。除东南亚市场外,是否能通过并购或本地化布局打入欧美等成熟市场,仍需长远规划。

蒙牛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在新总裁高飞的带领下,公司试图通过降本增效缓解业绩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仅靠内部优化难以彻底摆脱困局。如何在核心业务稳定的基础上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是蒙牛未来需要解答的最大问题。

资本市场的耐心有限,而乳制品行业的竞争依然激烈。对于蒙牛而言,只有真正做好内外部调整,才有可能重新赢得市场与投资者的信任。(内容来源|商业晨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蒙牛乳业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